提存情形及法律后果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终止 > 合同提存法律知识

提存情形及法律后果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0-05-25

 
55063
提存是指非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导致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或者难以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债务人将标的物交由提存机关保存,以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那么,提存情形及法律后果有哪些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提存情形及法律后果

《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

(1)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2)债权人下落不明;

(3)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孽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的,债务人依法可以拍卖或者变卖标的物,提存所得的价款。

延伸阅读
  1. 标的物提存的原因
  2. 债权转让与代位求偿的区别
  3. 非法拘禁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4. 行使代位权的诉讼费用谁来承担
  5. 逃避债务的法律后果及相关案例分析

合同终止热门知识

  1. 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
  2. 二手房交易中的公证提存
  3. 解除合同和终止合同的区别
  4. 合同违约前的正常履行处理方法
  5. 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的法律规定
  6. 民事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
  7. 不安抗辩后是否一定能解除合同
合同终止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