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2-2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合同一般需要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才能成立。然而,该法律对于合同成立也有例外的规定。如果在合同书没有签字或盖章之前,一方当事人已经履行了主要义务并且对方接受了该义务,那么该合同即使没有签字或盖章,也可以成立。这个例外规定的出现是有原因的。
合同是由当事人协商一致产生的,是两个以上主体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一般情况下,只有签字或盖章才能表明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承认。然而,如果在合同书没有签字或盖章之前,一方当事人已经按合同履行了义务,而另一方又接受了该义务,那么双方的行为本身就证明了成立合同的意愿和真实意思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应该尊重客观事实,承认合同的生效成立,而不拘泥于形式。否则,可能会使已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受到损害,不公平。
这个例外规定也体现了《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最基本的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备诚实、善良的内心状态,并在履行合同时恪守信用,以建立交易双方的相互信任,减少纠纷,保障交易安全。
合同的效力可以分为四大类,即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有效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的合同是无效的:
效力待定合同是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权代理,无权处分的合同,在追认之前效力待定。
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或出于重大误解而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根据法律规定可以撤销的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是纯获利益的合同或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追认。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如果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则视为拒绝追认。在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如果被代理人未作表示,则视为拒绝追认。在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如果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那么该代理行为是有效的。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非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否则该代表行为是有效的。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该合同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