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合同的效力是怎样的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1-30
合同可以通过口头方式订立,也可以通过书面方式订立。合同成立后,相信大家一定对口头合同的效力有所疑问,口头合同的的效力如何认定,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就这个问题为你整理了相关资料,如果你想知道“口头合同的效力是怎样的”,和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口头合同的效力认定
1. 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只要口头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合同具有效力。
2. 没有欺诈、胁迫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使用欺诈或胁迫的手段,以免损害国家利益。
3. 不存在恶意串通
双方当事人不得恶意串通,以免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利益。
4. 无非法目的
双方当事人不得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以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 保证当事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
订立合同的主体当事人必须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
6. 真实的意思表示
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口头合同即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并受法律保护。
口头合同的有效适用情形
1. 定义口头形式合同
口头形式的合同是指当事人以直接对话的方式或通过通讯设备如电话交谈订立的合同。
2. 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
口头合同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例如在自由市场买菜、在商店购买衣服等。
3. 不要求特定形式
现代合同法实行不要式为主的原则,口头合同无需当事人约定特定形式。对于没有约定或法律未规定特定形式的合同,可以采取口头形式。
口头合同不宜采用的情形
1. 难以取证的不足之处
口头合同是一种不要式合同,当事人以语言为意思表示,而不用文字表达合同内容。在合同纠纷发生时,口头合同难以取证,难以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2. 书面形式的要求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不动产转让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涉及外国的合同以及价款或报酬超过10万元的合同,除即时清结的合同外,也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3.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由于我国东西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金额在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合同法》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规定应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当事人的约定来确定是否采用书面形式。
4. 举证困难
不动产转让合同、涉外合同以及当事人认为金额巨大且不能即时清结的合同不宜采用口头形式。否则,当合同纠纷发生时,当事人将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