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合同的真实性怎么认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合同形式法律知识

口头合同的真实性怎么认定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3-22

 
53292
如果双方当事人要订立合同的话,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合同的内容,需要出自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如果违背了合同的真实性的,合同就是可以撤销的合同。那么,口头合同的真实性怎么认定?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口头合同的真实性认定

举证责任

口头合同的真实性认定需要由主张该口头合同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当事人可以通过证人证言、录音等证据来证明合同的真实性。

口头合同的效力认定

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只要口头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合同即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并受到法律保护。

不违反以下规定:

1、一方没有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双方不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双方不是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没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订立合同的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

口头合同有效的适用情形

适用范围

口头形式的合同是指当事人以直接对话的方式或者通过通讯设备如电话交谈订立的合同。口头合同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在自由市场买菜、在商店购买衣物等。现代合同法之所以主张不要式合同的原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口头形式的合同无需当事人约定。

无约定或法律未规定特定形式的合同

当事人在没有约定特定形式或法律未规定特定形式的合同中,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来订立合同。

不宜采用口头合同的情形

不足之处

口头合同属于不要式合同,即当事人以口头语言表示意思,而不使用书面形式表达合同内容的合同形式。在法律未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情况下,只要当事人协商一致,都可以采用口头形式。口头合同在即时清结的交易中非常常见。其特点是简便易行,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发生合同纠纷时难以取证,当事人之间很难确定谁对谁错。

不适用口头合同的情形

根据现行《合同法》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在不动产转让合同、涉外合同、涉及巨额价款或报酬、无法即时清结的合同等情况下,不宜采用口头形式订立合同,否则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很难进行举证。

延伸阅读
  1. 口头承诺的法律效力问题
  2. 口头合同的有效性
  3. 口头修改合同后,担保人是否仍需承担责任?
  4. 口头约定是否有效的法律问题
  5. 单位代发工资是否构成劳动关系的认定

合同订立热门知识

  1. 保密协议
  2. 附条件合同的主要特征
  3. 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
  4. 保密协议
  5. 案例回顾:
  6.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
  7. 不签合同如何申诉离职赔偿
合同订立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