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7-12
承诺的核心要件是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保持一致,承诺必须是对要约完全的、单纯的同意。
如果受要约人希望与要约人签订合同,就必须在内容上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如果承诺人在承诺中对要约的内容进行扩张、限制或者变更,那么这个承诺就不能构成有效的承诺,反而应该视为对要约的拒绝。不过,如果同时提出了一项新的要约,这被称为反要约。
判断承诺内容是否与要约一致并不容易,因为受要约人通常不会简单地回答“是”或者“同意”,所以必须对受要约人的承诺进行分析。
如果承诺的表述形式与要约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那么承诺的效力就不应该被否定。如果承诺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条件,就需要分析这些新的条件是否从实质上改变了要约的内容。如果没有从实质上改变要约,那么这个承诺应该被认为是有效的承诺。如果从实质上改变了要约的内容,那么这个承诺就不是有效的承诺,而是对要约的拒绝,并且可能构成反要约。
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不得作任何更改,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否则,就视为新的要约。不过,在解释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中的承诺往往不是简单地回答“是”或者“同意”,所以需要对承诺是否与要约完全一致进行判断。
如果形式上承诺对要约内容有变更,但实质上并没有变更,仍然可以认为与要约一致,承诺仍然有效。比如,就要约的主要内容意思一致,只是对要约的附随事项附加条件或者进行其他变更,这种承诺仍然有效。或者形式上是一个要约,但实质上有多个要约,例如对于出卖多个独立或者一定数量的代替物的要约,可以对其中一部分进行承诺。要约实质上是否可分或者不可分,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或者虽然扩张了要约的内容而进行承诺,有时可以解释为与承诺同时对其超过部分进行新的要约。
根据《合同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根据《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如果受要约人在超过承诺期限后发出承诺,除非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否则将视为新的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