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6-13
2005年底,山东省潍坊市一位老人在临终前撰写了一份遗嘱。遗嘱中规定了他的长子全权处理后事,并将剩余财产平分给两个儿子。然而,遗嘱中没有涉及妻子的继承份额。妻子发现这一情况后,试图与儿子重新协商财产分割,但未能达成一致。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妻子将此事告上法庭。
法院经过详细审查后认定,夫妻共同拥有生前共同所有的住房、存款、国库券和家具等财产。由于双方未事先约定财产分割,根据婚姻法规定,这些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法院判决如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遗嘱视为分割家庭财产的重要依据,并且很少引发争议。即使引发诉讼,法院也会将遗嘱作为处理家庭财产继承纠纷的重要证据。
然而,在这个案例中,老人的遗嘱内容违反了法律规定。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所有,并且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因此,遗嘱中侵犯了妻子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合法权益,这部分内容是无效的。
基于此,法院在处理此案时,并没有完全按照遗嘱进行财产分割,而是根据法律判决,将家庭共有财产的一半归还给妻子。
鲁南某镇农民王老汉有两个儿子,1996年,王老汉的老伴去世后,他到公证处办理了一份公证遗嘱,将大部分财产继承给大儿子。然而,不久后,王老汉突患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大儿子对照顾父亲逐渐感到厌烦,而次子则主动接父亲到自己家中照料。王老汉觉得之前的遗嘱不妥当,于是重新亲笔自书了一份遗嘱,将一部分财产归给次子。王老汉去世后,两个儿子为分割遗产发生争执。大儿子以公证遗嘱为依据提出反诉,而次子则以新的自书遗嘱为依据诉至法院。
法院最终判决按照公证遗嘱的内容对王老汉的遗产进行分割。
公证遗嘱具有高于其他遗嘱的法律效力,这是由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根据继承法的规定,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或变更公证遗嘱。
公证遗嘱具有真实、可靠、方式严格和证明力强的特点,公证员代表国家行使证明权。在办理公证遗嘱的过程中,公证员既是公证人,又是现场见证人,还可以担任立遗嘱人的代书人和遗嘱的保管人。这样可以确保遗嘱的机密性,并及时、公正地履行遗嘱确定的内容,有效防止继承人、代书人、见证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对遗嘱内容进行伪造和篡改。
因此,在这个案例中,法院按照公证遗嘱的内容对遗产进行了分割。
农村妇女郑某与其丈夫育有一女,并于1946年收养了一男孩。郑某一人辛苦抚养了这对兄妹成年。然而,男孩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对郑某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去世,住院治疗期间,他立下了一份口头遗嘱,将自己的全部财产归给自己的儿子。郑某在85岁高龄时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分割遗产。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被告(男孩的儿子)应返还部分遗产给郑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