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1-21
赡养协议是赡养义务人之间就赡养问题协商签订的协议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赡养协议不具备遗嘱效力。然而,遗赠扶养协议是个例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
此外,老年人还可以与集体经济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养老机构等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或者其他扶助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负有扶养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按照遗赠扶养协议,承担该老年人生养死葬的义务,同时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赡养案件常发生在农村及小城镇,尤其是多子女户家庭。通常情况下,赡养案件的原因是某个子女未能履行赡养义务,或者虽然子女愿意履行赡养义务,但受到儿媳、女婿的影响而未能尽责,尤其是一些农村人在进城后,受到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而未能履行赡养义务。
大多数原告在赡养案件中身体虚弱、多病,并且已经丧失劳动能力,没有固定收入。根据我们审理的案件经验,当事人的年龄结构一般在70岁左右,最小的60周岁,最大的92周岁。
原告往往在与子女发生一定的矛盾纠纷后才会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我们审理的赡养案件来看,一些兄弟姐妹之间发生打架,父母偏向其中一方,导致与自己之前有矛盾的子女发生争执。还有一些案件是因为子女争夺宅基地或粮食等财产,但实际上,原告与被告之间的矛盾已经积压了很久。
作为赡养人的子女大多数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并且赡养人自己也有子女。此时,赡养人通常拥有一定的收入和生活来源,具备履行赡养义务的能力。
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较大的代沟,人民法院在调解赡养纠纷时成功率较低,因此大多数案件采用判决方式结案。一般情况下,父母与子女分居时间较长,尤其是一些受封建思想影响的老年人,他们往往不愿意与儿媳同住一起,不同意再与子女共同生活,只希望通过分配一定的财产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