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保险受到哪些限制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8-31
网络保险实务操作所需的物质条件不成熟
在线核保
保险公司对保险标的有详细的核保标准和要求,包括保险金额、范围和种类等内容。对于风险较大、技术含量高、保险金额较大的标的,需要进行现场查勘,而在线核保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电子签名
由于我国缺乏电子签名的相关法律,通过数字签名在线签订的保险合同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网上支付
由于信用卡普及率低,且只有少数几种卡可以选择,网上支付成为网络保险发展的瓶颈之一。
现有的网民结构和互联网的被动性不利于发展网络保险
网民结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中,18岁以下占14.93%,18到24岁占41.18%,25到30岁占18.84%。从个人月收入情况看,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占一半以上,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仅占6.87%。这样的网民结构不利于发展保险电子商务。
保险销售动机
人们通常认为保险产品是卖出去的,而不是客户主动购买的。保险销售是出于保险营销人员的动机,而互联网通常是一种被动的销售媒介。保险公司主要依赖互联网开发潜在客户群。
保险产品供给不足是发展网络保险的制约因素
适宜险种
只有将保单电子化的险种才适合在线操作。目前国内保险产品种类不够丰富,除了旅游险、定期寿险、机动车保险等少数险种外,适合网络保险的产品还不多,无法满足网络保险的发展需求。
保险服务
保险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是网络保险发展的瓶颈。调查显示,投保人希望得到熟人、朋友的详尽解答疑难问题。即使互联网功能强大,也无法解决消费者遇到的这一难题。
信息风险评估是保险业在线服务发展的瓶颈
如实告知是保险法对保险人规定的法定义务。但在网上交易中,保险人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之间的沟通受到限制。如果保险人未能全面履行告知义务,在保险合同条款解释纠纷时,保险人可能处于不利地位。此外,我国在保险标的评估和保险事故认定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防范网上交易中的恶意索赔和欺诈是保险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我国互联网业务法律法规尚待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首次涉及了电子文件定义和相关内容。但仍有一些实务环节需要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范、定义和解释。例如,如何认定电子保险合同的效力、如何将电子保险合同作为证据进行保全、如何确定电子保险合同的地域管辖等。互联网立法滞后是保险网站业务拓展的重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