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保险受到哪些限制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法律法规 > 保险法规法律知识

网络保险受到哪些限制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8-31

 
4661

网络保险实务操作所需的物质条件不成熟

在线核保

保险公司对保险标的有详细的核保标准和要求,包括保险金额、范围和种类等内容。对于风险较大、技术含量高、保险金额较大的标的,需要进行现场查勘,而在线核保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电子签名

由于我国缺乏电子签名的相关法律,通过数字签名在线签订的保险合同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网上支付

由于信用卡普及率低,且只有少数几种卡可以选择,网上支付成为网络保险发展的瓶颈之一。

现有的网民结构和互联网的被动性不利于发展网络保险

网民结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中,18岁以下占14.93%,18到24岁占41.18%,25到30岁占18.84%。从个人月收入情况看,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占一半以上,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仅占6.87%。这样的网民结构不利于发展保险电子商务。

保险销售动机

人们通常认为保险产品是卖出去的,而不是客户主动购买的。保险销售是出于保险营销人员的动机,而互联网通常是一种被动的销售媒介。保险公司主要依赖互联网开发潜在客户群。

保险产品供给不足是发展网络保险的制约因素

适宜险种

只有将保单电子化的险种才适合在线操作。目前国内保险产品种类不够丰富,除了旅游险、定期寿险、机动车保险等少数险种外,适合网络保险的产品还不多,无法满足网络保险的发展需求。

保险服务

保险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是网络保险发展的瓶颈。调查显示,投保人希望得到熟人、朋友的详尽解答疑难问题。即使互联网功能强大,也无法解决消费者遇到的这一难题。

信息风险评估是保险业在线服务发展的瓶颈

如实告知是保险法对保险人规定的法定义务。但在网上交易中,保险人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之间的沟通受到限制。如果保险人未能全面履行告知义务,在保险合同条款解释纠纷时,保险人可能处于不利地位。此外,我国在保险标的评估和保险事故认定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防范网上交易中的恶意索赔和欺诈是保险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我国互联网业务法律法规尚待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首次涉及了电子文件定义和相关内容。但仍有一些实务环节需要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范、定义和解释。例如,如何认定电子保险合同的效力、如何将电子保险合同作为证据进行保全、如何确定电子保险合同的地域管辖等。互联网立法滞后是保险网站业务拓展的重大障碍。
延伸阅读
  1. 网络虚拟财产能否继承公司财产权
  2. 虚拟财产能继承吗现在
  3. 利用网络电话骚扰他人是否违法?
  4. 网络著作权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
  5. 聊天平台打钱被骗了怎么办

保险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汽配行业中的商标侵权问题
  2. 保险标的部分损失时的保险合同效力
  3. 什么是受益人
  4. 机动车辆保险发展的改革创新
  5. 追尾全责怎么赔偿走保险流程
  6. 非因工死亡单位和劳动保险都要培偿吗
  7. 保险合同纠纷需要查询资金来源吗
保险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