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7-08
夫妻财产制度,即婚姻财产制,是夫妻关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涉及到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夫妻婚前债务、婚后债务的清偿,以及婚姻关系消灭时财产的清算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夫妻财产制度是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夫妻财产制度。法定财产制又分为共同财产制和个人财产制,相较于原来的婚姻法,这是一大进步。
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第18条的规定,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包括婚前财产、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等费用、遗赠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以及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相比之前的规定,现行《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夫妻一方的财产不因婚姻延续而转化为共同财产,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夫妻个人的财产权利。
然而,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个人财产的保护仍存在两个问题需要完善:
对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个人财产,如婚前财产、因伤害获得的费用、遗赠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等,认定相对容易。然而,对于种类物如流通货币等,认定则较为困难。例如,在民事执行程序中,法院在夫妻双方住所中搜到的属于个人所有的金钱应如何认定,仍需要进一步明确。
关于夫妻个人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孳息的归属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孳息仍归个人所有,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归双方共同所有。然而,答案不应一概而论,而应根据孳息财产的性质具体分析。一般不需劳动而自然产生的孳息,如银行存款的利息、房屋的租金等,原则上应归个人所有。因为这类孳息的产生既没有消耗夫妻一方或双方的劳动,也没有消耗共同财产。而通过夫妻一方或双方的经营、管理所产生的孳息,如经营企业的利润、经营汽车、船舶运输的利润等,原则上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当然,也可以将相当于社会平均利润的孳息归个人财产的所有人。这样的规定既体现了社会分配的一般原则和公平原则,也考虑到了劳动所得和经营所得的不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