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可以放弃监护权吗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1-01
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监护人,但是有些父母生了孩子之后,却不肯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法定监护人也想要放弃子女的监护权,让子女跟着其他的监护人一起生活,接受其他监护人的管束。这样是否可以?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有关介绍,你可以看一看。
父母是否有权放弃监护权
《民法典》与《民法通则》的关系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取代了《民法通则》。根据规定,2020年12月31日之前的相关司法解释也将失效。
父母作为监护人的法定地位
根据《民法通则》第16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监护人。父母作为监护人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产生的,除非出现死亡、父母子女关系依法终止或监护权被依法剥夺的情况,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或限制父母对未成年孩子的监护权。
离婚对监护权的影响
无论父母是否离婚,双方都享有对孩子的监护权,并承担监护人的义务。除非存在法定事由的限制或剥夺,父母中的任何一方都有权享有对孩子的监护权。
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
监护是一种法律制度,用于保护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利益,监督他们的行为并管理他们的财产。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根据《民法通则》第16条第1款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监护人,享有亲权,是第一顺位的监护人。当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时,监护人的顺序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父母单位以及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对于成年精神病人,监护人的顺序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与精神病人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法定监护人顺序的效力在于前者优先于后者担任监护人,但可以根据监护人的协议改变法定顺序。如果前一顺序的监护人没有监护能力或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人民法院有权从后一顺序中选择更合适的监护人。
法定监护人的设定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对于未成年人,应设立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设定有以下几种情况:1.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监护人。2.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时,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担任监护人。3. 如果没有上述法定监护人,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设定是针对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从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角度来看,精神病人可以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但法律规定的监护人顺序是相同的。监护人的顺序为:1. 配偶、父母、成年子女;2. 其他近亲属;3. 与精神病人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4. 如果没有上述法定监护人,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