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重整制度的存在和作用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6-26
一般情况下,公司和公司之间是可以进行合并的,那么在合并重整之后原来的主体公司是否还存在?合并重整是什么意思,一般在什么时候会出现?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根据相关法律制度,公司重整制度是一种用于挽救陷入经营、财务困境的公司企业的法律制度。该制度对于保障债权人和股东利益,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该制度具体实施主体的重整机构,在重整期间扮演着重要角色。
公司重整制度的立法体例
世界上存在三种不同的公司重整制度立法体例。第一种是将公司重整制度规定于公司法中,例如英国和台湾。第二种是将公司重整制度规定于破产法中,例如美国。第三种是单独制定重整法,例如日本。
我国公司重整制度的现状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确立公司制度,因此也没有关于公司重整立法的规定。目前,我国仅在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和1992年颁布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中规定了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可以进行整顿的内容。然而,这种整顿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符,存在一些弊端。
我国公司重整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司重整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 法律规定的整顿范围过窄,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 法律规定整顿申请由被申请破产的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公司天然就是一个无主管部门的企业,法律有待完善。
- 整顿和和解两种制度合在一起,整顿依赖于和解,限制了整顿作用的发挥。
- 法院在整顿中处于被动地位,必须依赖于债权人会议通过和解协议草案,自己不能独立判断是否应进行整顿。
- 法律规定的整顿制度不够规范,未设立整顿监督人、整顿人及关系人会议,未明确整顿方案应具备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