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观念上的误区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参加人法律知识

消除观念上的误区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03

 
432312
当被告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作为被告,其诉讼地位并不低于原告。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和被告都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原、被告只是诉讼关系中的一种称谓。在民事、经济案件的诉讼过程中,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原告并不必然胜诉,被告也并不一定败诉。此外,民事诉讼法还规定,被告有权承认或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并且有权提出反诉。

仔细审视起诉状

在处理诉讼案件时,应该仔细审视起诉状中所列明的原告与被告在主体资格方面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注意辨明受诉法院是否有管辖权

在处理诉讼案件时,应该注意辨明受诉法院是否具有管辖权。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对特定案件的管辖范围,同时也规定,如果当事人到没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出庭应诉且没有提出“管辖异议”,则认定该人民法院取得了管辖权。然而,许多当事人特别是被告并不了解这些特殊规定,导致他们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可能遭受地方保护带来的苦恼和侵害。

积极行使诉讼权利

作为被告,应该积极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以下是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针对起诉状写出答辩状或做好答辩的准备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从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副本后,无论是否写答辩状,都享有15天的答辩时间。这一权利是不应被非法剥夺的。

二、申请回避

如果被告认为审理案件的法官与原告存在诸如亲属、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利害关系,可能会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那么被告有权要求该法官回避。

三、搜集、审核证据

在打官司的过程中,证据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被告应该广泛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并认真审核对方提交的证据。以下是被告至少应该做到的三点:

  1. 查看对方提交的书面证据是否被抹或被涂改过,是否加盖有必要的印章或签字;
  2. 查看对方提交的证据能否证明自己与对方存在权利义务关系;
  3. 查看对方提交的证据是否充分。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赡养纠纷答辩状范文
  2. 购房合同备案流程
  3. 职务侵占证人出庭的法律规定
  4. 拆迁款起诉状的格式与内容
  5. 当事人是否可以多次申诉?
  6. 善意取得的要件
  7. 想离婚怎么协议财产保全申请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