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1
根据《拆迁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如果非住宅房屋的拆迁导致停产停业,拆迁人应该给予适当的补偿。
在一些商铺出租后,如果承租人遇到拆迁只能解除租赁合同,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分配常常引发争议。根据北京高院的相关规定,可以进行如下梳理:
1. 如果合同中对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有约定,应按照约定处理。如果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应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如果承租人(或次承租人)以拆迁房屋作为经营场所,并在此实际经营,要求出租人支付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确定的停产停业损失补偿,一般应支持。如果出租人也以拆迁房屋作为经营场所,并办理了营业执照,停产停业损失补偿可以在出租人与承租人(或次承租人)之间合理分配。
(2)对于房屋性质以租赁为主要用途、租赁合同剩余期限较短等情况,停产停业损失补偿可以在承租人(或次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合理分配,但出租人分得的金额不应超过一半。
2. 如果有证据证明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确定不补偿停产停业损失,或者补偿协议尚未签订,出租人也未获得该补偿费,承租人要求出租人支付停产停业损失补偿,不应支持。承租人可以在出租人获得补偿后主张权利,或通过其他行政途径解决。
3. 如果在房屋拆迁公告发布时,租赁合同已经期满终止,承租人要求出租人支付停产停业损失补偿,不应支持。
4. 如果在拆迁公告发布后,房屋实际拆迁腾退之前,租赁合同期满终止,并且出租人已经获得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承租人要求出租人支付该补偿费,可以酌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