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法律条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结婚程序法律知识

结婚的法律条件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6-27

 
430350
1、结婚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一、达到法定婚龄

根据婚姻法规定,结婚的男性必须年满22岁,女性必须年满20岁。法定年龄以户口薄和身份证为准,计算个人的周岁,不以两个人的年龄合并计算。

法定结婚年龄是政府根据人民身心发育、责任能力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的,旨在控制人口过度增长、保证优生优育。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更改这一规定(民族自治地区政府可根据本民族情况制定婚龄,但需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为了保证人口的优生优养,提高全民素质,婚姻法鼓励晚婚晚育,相应的行政法规也制定了鼓励政策,加大了对法定婚龄的执行力度。

二、双方完全自愿

婚姻法规定,结婚必须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这是基于我国婚姻家庭关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原则,一方不能强迫另一方结婚。

三、禁止强迫和干涉

结婚的一方不得对另一方加以强迫,也不允许第三者对双方进行干涉。这是对“结婚必须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的补充规定,也是婚姻自由的具体体现。这里的“强迫和干涉”包括父母等长辈以及兄弟姐妹等其他人。如果出现“强迫或干涉”的情况,则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对其进行劝说。如果“强迫和干涉”造成了后果,则应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

婚姻关系的法律特征

《婚姻法》规定了两性依法结合的法定条件以及结合后男女双方的权利义务及由此产生的其他责任和义务。

结婚,法律上称为婚姻成立。它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依法确立夫妻关系,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及其他责任。

婚姻关系的成立具有三个基本的法律特征:

一、结婚的主体是男女两性

只有男女两性之间的结合才构成了婚姻。如果不是由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所引起的结合,就不能被认定为婚姻。

二、结婚行为是法律行为

申请结婚的双方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否则,婚姻关系不会产生法律后果,即不受法律保护,被认定为无效婚姻。

三、结婚行为的法律后果

结婚行为的法律后果是确立双方的夫妻关系,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已经确立的夫妻关系在未经法律程序解除之前,任何单位、个人或夫妻双方都无权解除夫妻关系。

无效婚姻

无效婚姻是指建立婚姻关系的双方当事人违反婚姻法的相关规定,未履行法定的结婚登记程序而建立的婚姻关系。这种婚姻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无效婚姻。下列婚姻关系被认定为无效婚姻: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

四、未到法定婚龄

违法建立无效婚姻的婚姻关系当事人,应无条件解除婚姻关系,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果触犯刑法,还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无效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享有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财产由当事人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做出判决。对于重婚的财产处理,不得侵犯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利益。所生子女按照婚生子女的规定执行。

结婚登记的办理

一、结婚登记的规定

办理机构:区县民政局或乡镇人民政府(婚姻登记部门)

办理时限:证件齐全、符合结婚登记条件的,当场受理并发证。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退回有关证件,并书面告知理由。

申办对象及资格:

申办手续:

办理程序:

当事人出示证件→当事人填写《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婚姻登记机关审查、颁发《结婚证》。

收费标准及依据:根据《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民政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249号)规定,婚姻证书费为9元/对。

办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

二、不予结婚登记的情形

男女双方均已达到法定婚龄,且无他人强迫或第三人干涉,男女双方申请结婚完全是自愿的,符合婚姻法规定申请结婚的条件和要求。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仍不予登记结婚:

直系血亲和三代旁系血亲的婚姻属于近亲婚配,其结果是使后代容易具有相同的病态基因,增加一些隐性遗传学疾病的发病率。为了提高全民素质,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禁止表兄表妹之间的近亲婚配是必要的。

“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主要指严重遗传性疾病。由于这些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先天形成的,患者全部或部分丧失自理生活能力,后代再现风险较高。当双方均为重症智力低下者时,也被视为“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

对于结婚的双方当事人,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补办结婚登记

根据修正后的《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登记并发放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应当补办登记”是修正后的《婚姻法》增加的一条规定,主要针对符合结婚条件的男女,未经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情况。这一规定的目的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婚姻关系以及婚姻关系当事人在法律上的地位。

对于这类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地处理。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4日发布的法释三十号规定:

补办结婚登记的规定规范了法律上认可的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事实婚姻和同居现象。对于历史上遗留的事实婚姻,只要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事实婚姻要件,仍然视为事实婚姻。对于不符合事实婚姻要件的,视为同居关系。

结婚登记的办理

办理结婚登记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一、办理机构和时限

办理机构为区县民政局或乡镇人民政府(婚姻登记部门)。符合结婚登记条件且证件齐全的,当场受理并发放结婚证。不符合法定条件的,退回有关证件,并书面告知理由。

二、申办对象及资格

三、申办手续

四、办理程序

当事人出示证件→当事人填写《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婚姻登记机关审查、颁发《结婚证》。

五、收费标准及依据

根据《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民政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249号)规定,婚姻证书费为9元/对。

六、办理依据

办理结婚登记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按照《行政复议法》或者《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投诉监督

当事人对受理部门及行政人员的违法行政行为或其他违纪违法行为,可向民政部门监察室投诉、举报。也可以向地市民政局投诉、举报。

补办结婚登记

根据修正后的《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登记并发放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应当补办登记”是修正后的《婚姻法》增加的一条规定,主要针对符合结婚条件的男女,未经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情况。这一规定的目的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婚姻关系以及婚姻关系当事人在法律上的地位。

对于这类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地处理。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4日发布的法释三十号规定:

补办结婚登记的规定规范了法律上认可的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事实婚姻和同居现象。对于历史上遗留的事实婚姻,只要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事实婚姻要件,仍然视为事实婚姻。对于不符合事实婚姻要件的,视为同居关系。

延伸阅读
  1. 破坏军婚罪的特征
  2. 什么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3. 旁系三代亲属能结婚吗?法律规定不能结婚的条件是哪些?
  4. 中国同性婚姻法律现状
  5. 华侨结婚登记的程序、流程和条件

结婚热门知识

  1. 夫妻签订的协议是否有效
  2. 婚前协议的定义和目的
  3. 办理婚前财产公证的手续和证件材料
  4. 签订婚内财产协议需注意的事项
  5. 婚前协议书的法律效力
  6. 家庭协议书的法律效力问题
  7. 婚前协议书的法律效力与无效情况
结婚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2.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