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4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如果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借款用于非法活动,借贷关系将不受法律保护。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赌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如果出借人明知他人从事赌博犯罪活动,并为其提供直接帮助(如资金、计算机网络、通讯、费用结算等),将被视为赌博罪的共犯。
因此,如果出借人明知个人借款用于赌博、贩卖假币、贩卖毒品、走私等非法活动而借款给他人,借贷合同不仅不受法律保护,行为人还将面临收缴、罚款、拘留甚至刑事责任的处罚。
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的规定,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而《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也是无效的。
因此,高利贷是一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包括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收缴财产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或者返还财产给第三人。
对于借款人以隐瞒借款用于赌博等非法活动事实的方式向他人借款,如果出借人不知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应按照民间借贷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的规定进行处理。因此,借款人除返还本金外,还应按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是信用的基本形式。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的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这个标准的利率将被认定为高利贷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的规定:
因此,自2015年9月1日起,高利贷的标准不再以是否超过年利率24%为准,而是以是否超过36%为准。也就是说,年利率不超过36%的借款不属于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