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04
根据民法通则第122条的规定,产品质量侵权是指因产品质量不合格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
产品制造者与销售者对产品质量侵权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即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如果销售者无法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或供货者,销售者应当独立承担赔偿责任。
同时,如果产品的运输者或仓储者对产品质量不合格负有责任,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在向受害者赔偿后有权向运输者或仓储者要求赔偿。
根据法律规定,产品生产者可以免除责任的情况包括:
此外,如果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生产者或销售者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受害人过失造成损害,生产者或销售者的赔偿责任可以减轻。
有人担心,《侵权责任法》中规定恶意产品侵权行为的受害人有权请求惩罚性赔偿金,会不会出现类似《消法》第49条规定的产品欺诈、服务欺诈双倍赔偿制度实施之后,出现知假买假甚至成立打假公司知假买假双倍索赔的现象。然而,我认为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
首先,知假买假双倍索赔并不违法,也不是追求非法的不当利益。《消法》鼓励与产品欺诈和服务欺诈作斗争,这符合全体人民的利益。知假买假者进行索赔,其最终目的仍然符合法律的要求,属于被法律允许的范围。因此,超出价金的部分惩罚性赔偿金实际上是让欺诈商家为其行为付出代价,并向打假者支付奖金,这对于保护消费者是有利的。
其次,知假买假双倍索赔的前提是打假者只遭受了价金支付方面的损失,并没有造成人身伤害。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为了追求超出实际损失之外的惩罚性赔偿金而故意让缺陷产品对自身造成伤害。因此,实施恶意产品侵权行为惩罚性赔偿金制度,不会普遍出现类似的现象。因此,对于此类担忧,我们应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