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30
1998年,小王与小吕登记结婚。1999年,小王单位将临街楼房出售给本单位职工,小王希望购买一套临街底层房屋(价格18万)用于经商。由于资金不足,小王向舅舅借款。舅舅出资12万给予小王,并口头约定该房屋为三方共有。小王购房后,办理了以自己名义的产权证书,并向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营业执照,以及向房管局申请更改房屋用途,随后将房屋用于开饭馆。从2003年开始,小王夫妻关系破裂。由于当地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小王私下以41万的价格将房屋转让给小宋,获利23万元。2004年9月,双方离婚时,小吕才发现房屋已被转让。因此,小吕起诉法院,认为房屋转让未经她同意,属于无效行为,并要求小宋返还房屋。小王的舅舅认为自己出资超过房屋价格的一半,因此也对争议房屋享有产权,并以第三人身份要求参与诉讼。法院经审理后,驳回了小吕和小王舅舅的诉讼请求。双方随后上诉至中级法院,中级法院维持原判。
本案的关键问题在于:
在本案中,虽然房屋产权证书上只登记了小王的名字,但由于该行为发生在小王结婚后,即在婚后获得的财产,如果夫妻双方没有特别约定,那么该财产无论由哪方获得,都属于夫妻共有。因此,该房屋属于夫妻共有财产。那么,小王未告知妻子并私自将房屋转让给小宋的行为是否有效?这个问题取决于小宋是否知道小王已婚并征得妻子的同意。如果小宋确实不知道,那么他是善意的,应受到法律保护。根据我国司法实践,在共有关系存在期间,部分共有人私自处分共有财产的行为一般被认定为无效。然而,如果第三人是善意、有偿取得该财产,应维护其合法权益,而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则由私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法院调查,小宋是小王的同事,他知道小王结婚和购房的时间,并在购买时询问了小王妻子是否同意。小王回答没有问题,并提供了他伪造的小吕同意签字。对于小宋来说,他不可能要求自己鉴别签字的真实性。因此,法院认定小宋购买房屋的行为是善意的,并应受到法律保护,因此驳回了小吕的诉讼请求。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出资作为设定权利的基础和表现形式,在法律上是被承认的。特别是在某些法律关系中,出资是认定享有权利的主要依据。然而,由于出资的原因和目的不同,出资设定的权利也不同,甚至可能无法设定权利。特别是在亲属或家庭成员之间,如果未明确表示出资人的意思,出资的性质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借款,也可能是赠与,还可能是基于赡养或扶养义务的履行。因此,只有与出资人的明确法律意思表示相结合,才能确定出资的法律性质。在本案中,小王的舅舅主张自己的出资应享有房屋产权,必须证明他当时出资的意思表示就是要在争议房屋中享有产权。换句话说,他必须证明在当时的权利意思表示中包含了对产权的要求。然而,在争议房屋已经办理产权证书且诉讼已近4年的情况下,小王的舅舅才提出自己应享有产权的主张,而且他无法提供有利且确凿的证据(只有口头证据而没有其他证据)。因此,法院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小吕和小王舅舅的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小吕完全可以要求小王返还售房款的一半。如果转让价格低于同期同地段房屋的市场平均成交价格,那么她还可以要求小王赔偿相应的损失。小王的舅舅拥有对小王和小吕的债权,可以要求他们共同承担返还12万元出资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