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25
公司将安全生产视为生产发展的重要方针,并坚持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全民动员”的方针。公司致力于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生产经营秩序的正常进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本制度。
公司设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作为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机构。公司总经理担任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并担任安全生产小组组长,负责公司安全事务的全面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负责落实本部门的安全生产事项。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将安全管理纳入日常工作计划。
4、积极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隐患,使生产经营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行业要求。
5、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制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1、制订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实施细则并负责组织落实。
2、组织本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3、负责本部门的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奖惩等制度以及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督促实施。
4、协助和参与公司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5、定期向安全生产负责人反映和汇报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情况。
1、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活动,增强安全法制观念和意识。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遵守劳动纪律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3、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及时向公司有关负责人反映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会议召开制度,每月的工作总结各部门要求有安全生产方面的内容,定期分析安全生产状况,对重大安全生产问题制订对策,并组织实施。
1、公司全体员工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教育。
2、新招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3、公司对全体员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应将按安全生产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劳动纪律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公司必须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部门安全生产检查每月一次,科室安全生产检查每周一次。
公司应组织生产岗位检查、日常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生产岗位检查由员工每天操作前进行,内容包括设备的安全状态、规定的安全措施的落实、所用设备和工具的符合性、作业场地和物品的堆放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个人防护用品和用具的准备情况、操作要领和操作规程的明确性。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日常安全生产检查,主要内容包括职工反映的安全生产问题、职工是否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场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公司每年组织对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危险物品、消防设施、运输车辆、防尘防毒、防暑降温、厨房、集体宿舍等进行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
公司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规定和标准,为员工提供符合要求的劳动条件和生产场所。生产经营场所应整齐、清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车道平坦畅通,通道有足够的照明。在生产经营场所内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对于生产、使用、储存化学危险品,应根据其种类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火、防爆、防毒、防静电、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生产作业场所和仓库严禁住人。
公司的生产设备必须进行正常维护保养,定期检修,保持安全防护性能良好。各类电气设备和线路安装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电气设备要绝缘良好,金属外壳必须具有保护性接地或接零措施。在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粉尘工作场所,要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公司应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器材,并定期检查更换。
1、公司建立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职工加班加点应在不损害职工健康和职工自愿的原则下进行。
2、公司应根据生产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发放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并督促职工按规定正确使用。
3、公司禁止招用未满16周岁的童工,禁止安排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从事有毒、有害、过重的体力劳动或危险作业。
4、公司应通过卫生部门防疫站对生产工人进行入职体检和定期体检,采取措施预防职业病。
1、公司必须严格按规定做好员工伤亡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处理等管理工作。
2、发生职工伤亡事故后,公司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事故现场,做好善后工作,并报告集团公司。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风险提示:企业规章制度作为企业用工管理的证据,是公司内部的“法律”。然而,并非所有制定的规章制度都具有法律效力,只有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才具有法律效力。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企业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社保记录、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考勤记录、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以及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因此,在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时,企业应注意收集和保留履行民主程序和公示程序的证据,以免在仲裁和诉讼过程中无法提供证据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