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的定义和形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国家赔偿法律知识

国家赔偿的定义和形式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9

 
417957
国家是一个特殊的主体在一定领域上是享有一定特权的,但是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公民造成利益伤害的话,当事人是可以请求国家赔偿的,这样可以保障当事人的利益,但是很多人对什么是国家赔偿这个概念并不是很了解,觉得国家是不可能赔偿的。针对这一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对于行使公权力过程中侵犯公民权益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活动。国家赔偿可以以货币形式支付赔偿金额,这就是国家赔偿金的主要方式。

国家赔偿费用的标准

根据最高检刑事申诉检察厅的通知,自2018年5月16日起,各级检察机关在处理自身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国家赔偿案件时,应执行新的日赔偿标准,即每日284.74元。这一标准比上年度增加了25.85元。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标准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的损害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 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一般伤害,受害人的身体能够通过医疗复原。
  2. 侵害公民身体造成残疾,受害人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
  3. 造成公民死亡。

针对不同情况,《国家赔偿法》规定了相应的赔偿标准:

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一般伤害的赔偿标准

对于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一般伤害的情况,应支付医疗费和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医疗费包括医药费、护理费、住院费和合理的营养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是指受害人本应得到的劳动收入。根据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每日赔偿金。例如,根据1992年国家职工日平均工资为7.3元的情况,如果受害人因身体伤害耽误了30天的工作,应赔偿其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约211元。此外,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的赔偿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

侵害公民身体造成残疾的赔偿标准

对于侵害公民身体造成残疾的情况,应支付医疗费和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十倍。残疾赔偿金是对公民因身体残疾而失去的收入、所受到的痛苦以及雇请人员扶助所花费的费用的赔偿。

造成公民死亡的赔偿标准

对于造成公民死亡的情况,应支付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家属的抚慰金,丧葬费是办理丧失的费用。对于受害人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支付生活费。赔偿给付生活费的期限应根据被扶养人的情况而定。

侵犯财产权利的赔偿标准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主要表现为违法科处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财产,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违法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等。对于侵犯财产权的赔偿,如果能够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应当及时返还财产和恢复原状。如果财产已被损坏、灭失,或者由于查封、扣押、吊销许可证和执照造成其他损失,应按照直接损失予以赔偿。

国家赔偿法热门知识

  1. 矿山征地国家赔偿标准是多少
  2. 搬迁国家怎么赔偿标准
  3. 服刑期间病死能赔偿多少钱
  4. 在农村煤矿占地怎么赔偿
  5.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哪些情况下不承担责任?
  6. 拘留后不逮捕国家赔偿是否可以拿到
  7. 申请国家赔偿钱是否需要缴税
国家赔偿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