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9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对于行使公权力过程中侵犯公民权益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活动。国家赔偿可以以货币形式支付赔偿金额,这就是国家赔偿金的主要方式。
根据最高检刑事申诉检察厅的通知,自2018年5月16日起,各级检察机关在处理自身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国家赔偿案件时,应执行新的日赔偿标准,即每日284.74元。这一标准比上年度增加了25.85元。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的损害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针对不同情况,《国家赔偿法》规定了相应的赔偿标准:
对于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一般伤害的情况,应支付医疗费和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医疗费包括医药费、护理费、住院费和合理的营养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是指受害人本应得到的劳动收入。根据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每日赔偿金。例如,根据1992年国家职工日平均工资为7.3元的情况,如果受害人因身体伤害耽误了30天的工作,应赔偿其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约211元。此外,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的赔偿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
对于侵害公民身体造成残疾的情况,应支付医疗费和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十倍。残疾赔偿金是对公民因身体残疾而失去的收入、所受到的痛苦以及雇请人员扶助所花费的费用的赔偿。
对于造成公民死亡的情况,应支付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家属的抚慰金,丧葬费是办理丧失的费用。对于受害人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支付生活费。赔偿给付生活费的期限应根据被扶养人的情况而定。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主要表现为违法科处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财产,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违法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等。对于侵犯财产权的赔偿,如果能够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应当及时返还财产和恢复原状。如果财产已被损坏、灭失,或者由于查封、扣押、吊销许可证和执照造成其他损失,应按照直接损失予以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