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8
长假期间出游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然而,一旦遇到纠纷,旅行的快乐就会受到影响。在陌生的景区,急于继续旅程的情况下,该如何解决纠纷呢?根据《旅游法》的规定,游客可以通过四种途径解决旅游纠纷,除了与旅行社自行协商解决外,还可以向主管部门投诉、通过仲裁解决,最后不得已再通过法律诉讼。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旅游投诉是有时效性的,必须在旅游合同结束后的90天内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而旅游服务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一)四大途径解决旅游纠纷
旅游纠纷时有发生,游客维权无门的情况在旅游活动中并不少见。当游客在旅途中与旅行社发生纠纷,或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害并要求赔偿时,旅行社往往以各种理由推诿或拒绝。游客要么因为身处陌生的异地他乡而不得不忍气吞声,要么因为被组团社、地接社等名词搞得晕头转向而找不到索赔对象,还有一些敢于维权的游客甚至遭受旅行社的单方面抛弃或暴力威胁。
根据《旅游法》的规定,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纠纷时,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解决:双方协商、向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或相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双方协商是指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交换意见、互相谅解和让步等方式,协商解决争议的方法。这种方法直接、及时、平和,成本较低。然而,缺点是缺乏法律上的强制力,一旦一方或双方反悔,就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齐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邱-军律师解释道。
调解是指在中立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劝解、疏导等方式,使双方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方法。游客可以拨打12315投诉电话,由消费者协会出面调解。此外,也可以向旅游局投诉,由旅游局受理投诉的机构进行调解,这是游客通常采取的旅游纠纷解决方式。由于有中立第三方的参与,双方当事人更容易达成一致。
游客还可以通过仲裁来解决旅游纠纷,当事人可以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第三方裁决以解决争议。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用仲裁方法解决争议时,应当是双方自愿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如果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机构不予受理。同时,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除非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否则具有法律效力。
诉讼是指通过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判权解决争议的方法,也是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最终决定力的方法,只要一方认为有必要,即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旅游投诉的时效为90天
"旅游纠纷如果无法当场解决,游客可以在事后追究责任,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效限制。"邱-军律师特别提醒,旅游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一年。纠纷发生后,游客应及时主张权利,以免超过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