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3
1、医疗纠纷时,科室必须妥善保管病案,严禁丢失、涂改、外借。
2、科主任对本科内出现的医疗纠纷负责。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科主任首先负责接待投诉的患者或家属,了解投诉内容并进行调查。如果可以立即给出答复,应当提供准确的解释。如果无法立即答复或需要进一步调查,应当明确告知患者或家属下一次接待的时间和地点,并向医教部门报告。
3、当患者死亡后发生医疗纠纷时,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必须与上级医师一起与家属明确是否进行尸体解剖,并在病程记录中完整记录家属是否同意尸体解剖的意见,并请家属签字。如果家属拒绝尸体解剖,必须要求直系亲属在病历中明确注明“不同意尸检”并签字。
4、当患者家属要求封存复印病历时,正常上班时间应向医教部门报告,非正常上班时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封存的运行病历应当是在医务人员陪同下与家属共同复印的病历复印件,客观病历患者家属可以复印,主观病历患者家属不可复印,必须封存复印件。
5、当科室在解决医疗纠纷时无法与患者/家属达成一致时,由医教部门和治安办公室接待并继续解决。医教部门根据患者家属提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调查和讨论,必要时需要经过医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6、医教部门在接待医疗纠纷投诉时,被投诉科室的科主任必须在场。如果因特殊情况不在时,应当向医教部门报告后可以委托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业医师现场负责解答投诉者提出的专业问题。
7、发生医疗纠纷时,我院将在接到病人家属投诉之日起的七个工作日内答复病人或家属。
8、如果投诉者对我院医疗鉴定结论不服,必须按照相关程序向上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申请医学鉴定。
9、医务人员在接待医疗纠纷投诉者时,应当耐心、认真听取意见,并以合理科学的方式,用通俗的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解释工作,以获得家属/患者的合作。
10、接待医疗纠纷投诉时,应当询问来访者是否为患者被法律承认的直系家属,以便于解决医疗纠纷并确保合法性。
所谓医疗行为豁免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在合法诊疗活动中造成难以预防的不良后果而不受追究的法律制度。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决定了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个体上的检查和治疗方法、疗程和预后可能完全不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疾病的认识不断进步,诊断和治疗方法也不断改进,因此法官无法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来做出明确的判定。因此,设立医疗行为豁免制度是医师履行职务的现实需要,医疗行为发挥疗效的需要,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侵权行为法尤其是侵权行为法平衡当事人的利益关系,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某一行业或产业的兴衰存亡。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中,一方面应当保护受害患者的合法权益,使其得到法定财产权或人身权的补偿;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到巨额赔偿公款对医疗事业发展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在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下,完全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是行不通的。因此,除了建立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制度外,还应当实行限额赔偿制度,以保障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设立医疗损害限额赔偿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受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赔偿限额的例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