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3-25
电子证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字处理文件是由文字处理系统生成的文件,包括文字、标点、表格、符号和编码文本等。不同类型的文字处理软件生成的文件不兼容,使用不同代码规则生成的文件也不能直接读取。字处理文件的基本要素包括软件、系统、代码和文本内容。
图形处理文件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或制造的图形数据,通过图形可以直观地了解非连续性数据之间的关系,使复杂的信息变得清晰明了。
数据库文件由多个原始数据记录组成。数据库系统可以输入和存储数据,查询记录,并按指令输出结果。经过整理和汇总后,数据库文件具有高度的信息价值和实际用途。
程序文件是计算机进行人机交流的工具,由多个程序文件组成。
影音像文件通常被称为多媒体文件,经过综合编辑,包括扫描识别、视频捕捉和音频录入等过程。
电子证据的收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电子数据转换为法定的证据形态或法庭可以接受的证据形式。法定的证据形态通常是可见、可感知的物质形态,而电子证据本身只是一种磁或电的脉冲。只有通过技术手段将其转换为可感知的形态,才能具备证据的形式,并能在法庭上作为证据展示。输出文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具备证据形式:
(1) 输出该数据的计算机必须是该证据的原始存储地。
(2) 该数据在输入和输出时计算机的运作状态良好。
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电子数据才能被固定为具有证据形式的证据材料。
对于某些非文档类的电子数据原件,需要借助高容量载体,如电脑光盘。在进行取证过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只读光盘来刻录,以减少可被擦写修改的风险,确保取证的绝对固化效果,并能在法庭上进行相关设备的还原和举证,实现完善的证明信息司法传递。
对于电子商务贸易双方而言,可以收集并提取存储在网络服务商那里的资料。由于网络服务商有保密和存储资料的义务,并采用密码或其他方法对用户和数据进行特殊保护,因此在贸易纠纷发生时,可以将存放在网络服务商那里的电子档案作为有效的诉讼证据。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42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与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为了维护权利人的利益和规范网络环境秩序,在网络环境下,除当事人申请外,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电子证据的诉讼保全包括诉前证据保全和诉讼证据保全。
对于法院来说,电子证据的诉讼保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法院除了选择相关的备份程序、收集磁盘等物质载体,并对相关的使用人和制作者进行必要的询问外,还应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保全工作。在保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专业人员能够帮助法院最大限度地获取相关资料,并进行司法分析,帮助恢复残留数据和其他隐藏或丢失的数据,通过制作镜像拷贝来恢复被删除的文件或其他残留数据。
公证证据的证明力高于一般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