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补偿金的法律定性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人事争议法律知识

辞职补偿金的法律定性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3-01

 
413128
劳动者在工作的时候遇到了一些的麻烦,觉得单位的做法损害到了自己的权益,于是就会主动的辞职。由于劳动者觉得自己在工作的时候受到了伤害,在辞职的时候也会要求劳动者给自己相应的补偿。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议论下。

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夫妻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被视为夫妻一方的财产。这一规定明确列举了伤害医疗费和残疾人生活补助费这两项具有严格人身属性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但同时也规定了所有具有严格人身属性的财产都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因此,辞职补偿金应被视为个人财产,而不是夫妻共同财产。

辞职补偿金是否为夫妻共同财产

辞职补偿金不应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辞职补偿金与工资、奖金有明显的区别。首先,正常的工资、奖金是对劳动者平时所付出劳动的补偿,而辞职补偿金是针对劳动者辞职这一特定事件而发生的。它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多年与之建立忠诚、稳定劳动关系的奖励,另一方面是对劳动者失去工作后能在一定时期内得以继续谋生、减少生存风险的一种经济扶助。其次,辞职补偿金是劳动者以放弃长期、稳定的劳动期待收入为代价换来的。因此,辞职补偿金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所得,它与劳动者的个人身份具有严格密切的关系,是对个人生存权、劳动权受到严重影响时的补助,与婚姻关系没有明显内在的必然联系。

劳动者辞职的手续办理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这一规定赋予了职工辞职的权利,职工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满足任何实质条件,只需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若超过30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

劳动法还赋予了用人单位请求赔偿损失的权利。根据《劳动法》第102条的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招收录用所支付的费用、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当职工主动提出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部分职工在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30日后主动离职,不理会用人单位的赔偿要求,用人单位则不给职工办理人事关系和档案的调转手续,导致职工在新的工作单位无法办理劳动保险、出国政审手续、影响技术职称评定、无法进一步求学深造以及丧失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机会。因此,当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损失的争议时,职工应在60天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劳动争议仲裁。

延伸阅读
  1.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
  2. 劳动合同未签订的经济补偿标准
  3. 退休离职补偿金的标准
  4. 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定
  5. 试用期因怀孕被辞退的补偿标准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严重失职的情况的法律判定标准
  2. 工厂搬迁远近
  3. 事业单位自动离职的认定
  4. 构建四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处网络
  5. 企业变相降工资是否构成解除合同
  6. 公务员试用期内是否有探亲假
  7. 为何公司会压低工资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