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02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个人信息权主要包括合法获取和确保信息安全,禁止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禁止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1)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后者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
(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
从窃取的特征分析,非法手段至少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1) 是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
2) 是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
3) 是信息获取的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
根据修正案,窃取或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只有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才能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对于何为“情节严重”,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从立法背景来看,近年来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现象普遍存在,网络上出现了公开兜售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甚至出现了搜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专业户”,对公民个人隐私和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利用刑罚手段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是必要的。然而,刑罚手段具有特殊的适用范围,并非一切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