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个人信息权的内容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法律知识

民法总则个人信息权的内容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02

 
41277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权利是比较多的,公民的权利主要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大类,那么民法总则个人信息权包括什么内容?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个人信息权主要包括合法获取和确保信息安全,禁止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禁止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

1、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及特征

(1)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后者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

(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

2、非法手段的认定

从窃取的特征分析,非法手段至少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1) 是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

2) 是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

3) 是信息获取的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

3、情节严重的认定

根据修正案,窃取或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只有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才能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对于何为“情节严重”,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从立法背景来看,近年来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现象普遍存在,网络上出现了公开兜售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甚至出现了搜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专业户”,对公民个人隐私和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利用刑罚手段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是必要的。然而,刑罚手段具有特殊的适用范围,并非一切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延伸阅读
  1. 众多APP被下架,涉嫌什么违法行为
  2. 手机隐私视频的保护及法律责任
  3.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如何认定
  4.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是否可以请辩护律师
  5.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特别严重情形有哪些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法律保护死者的名誉权
  2. 校园欺凌者需承担法律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
  3. 公众号发布谣言的处理措施
  4. 网上聊隐私是否违法
  5. 故意破坏他人财物500元以下能拘留吗
  6. 根据规定干洗店把衣服洗坏了怎么赔偿
  7. 物品赔偿证明怎么写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