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2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当赔偿义务机关承担赔偿损失后,应当追究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的责任,并要求其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对于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给予相应处分;如果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国家赔偿法》对于国家赔偿追责制度的定义和相关司法解释并不明确,这导致在实践中很难应用。然而,在国家赔偿案件中,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工作人员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可以分为两大类。
以内蒙呼格吉勒图国家赔偿案为例,虽然该案在再审中被改判为无罪,司法机关最终纠正了错误,实现了正义。然而,我们仍需要调查当年办错案件的相关人员是如何被问责的,同时需要查明具体办案人员是出于疏忽大意还是渎职犯罪。只有彻底调查相关责任人的疏忽错误,才能让办案人员深刻认识到避免草率敷衍和玩忽职守的重要性,最终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赔偿请求人必须在两年内向国家机关提出赔偿请求,计算起点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违法行为被依法确认的日期,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如果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无法行使请求权利,那么赔偿请求时效将中止。一旦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赔偿请求时效将继续计算。
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后的两个月内给予赔偿。如果超过期限未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赔偿请求人可以在期限届满后的三十天内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
赔偿案件应当在三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如果由于案件情况复杂,无法在三个月内作出决定,可以经本院院长批准延长一个月;如果仍然无法作出决定,需要再次延长审理期限,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但延长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