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28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条的规定,当职工因第三人原因受到伤害时,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以职工或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或获得民事赔偿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不予认定工伤决定时,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如果职工因第三人原因受伤,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已经作出工伤认定,而职工或其近亲属尚未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或未获得民事赔偿时,职工起诉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同时,如果职工因第三人原因导致工伤,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职工或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为由,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时,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已经支付的医疗费用除外。
根据上述规定,当工伤待遇与民事侵权产生竞合时,除工伤医疗费用外,法律并未禁止工伤职工在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后再获得民事赔偿。《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也没有规定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时应扣减第三人赔偿的误工费。因此,在职工已获赔误工费的情况下,仍有权享受停工留薪期工资。
民事赔偿和工伤待遇并不冲突,可以同时享有,但不能重复享有。职工在获得民事侵权赔偿后,仍可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项目申请工伤待遇,但已经赔偿部分应予以扣除。
如果工伤事故属于用人单位责任,工伤职工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然而,如果劳动者遭受工伤是由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的,第三人不能免除民事赔偿责任。例如,职工因工作出差遭遇交通事故,虽然工伤职工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对交通肇事负有责任的第三人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与民事损害赔偿在性质上存在根本的差别。然而,由于工伤保险赔付是基于工伤事故的发生,并与劳动安全事故或劳动保护措施等原因有关,故工伤事故也被视为民事侵权。这就引发了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损害赔偿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都必须参加工伤保险统筹,并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时,应由工伤保险进行赔付,而不能通过向用人单位起诉获得双重赔偿。对于违法不缴纳保险费的参保企业,发生工伤事故时,也必须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承担支付工伤职工相应保险待遇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