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诉案件中的“私了”及其法律意义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文书 > 自诉状法律知识

自诉案件中的“私了”及其法律意义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21

 
406265
自诉案件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刑事案件。它包括3种类型: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在此仅指侮辱、诽谤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侵占他人财物案。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这里指的是犯罪情节较轻,可能判处较轻刑罚,例如拘役、管制、单处罚金、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如轻伤害案、重婚案等。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根据自诉案件的特点,自诉案件一般可以进行“私了”。在法律上,“私了”指的是当事人之间自行和解或自诉人撤回自诉。为了实现“私了”,被告人在判决前应认真阅读自诉状,找出自诉人在自诉状中指控的事实,分析这些事实是否存在,以及其真实程度。如果指控的事实存在,并且已构成犯罪,有可能负刑事责任,那么被告人应该从思想上认真悔罪,向自诉人赔礼道歉,进行相应的赔偿,并承诺以后不再犯罪,力争使自诉人撤回自诉。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2条明确规定了这一点,即“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被告人应对自诉人不同意“私了”的情况

当自诉人不同意“私了”时,被告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应诉方法:

1. 自诉状上指控的事实存在且构成犯罪

如果自诉状中指控的事实存在,并且已构成犯罪,有可能负刑事责任,被告人应根据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要求,拟写答辩状,并听从人民法院的诉讼日程安排,开始诉讼程序。

2. 自诉状中指控的事实存在但不构成犯罪

如果自诉状中指控的事实存在,但不构成犯罪,被告人应在答辩状及法庭辩论中,根据刑法理论及相关法律规定,阐明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不应受到刑事处罚。

3. 自诉状中指控的事实不存在

如果自诉状中指控的事实不存在,被告人应在答辩状及法庭辩论中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没有实施自诉状中指控的犯罪行为,并要求自诉人提供指控犯罪的证据。

4. 提起反诉

在诉讼过程中,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3条的规定,被告人还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即告自诉人,请求人民法院追究自诉人诬告陷害他人的刑事责任。然而,提起反诉时应注意,反诉的内容必须限制在自诉人提出指控的范围内,反诉的对象必须是同一案件的自诉人,反诉的时间也必须是在收案之后,宣告判决之前。

延伸阅读
  1. 刑事公诉案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刑事自诉案件的特点及程序
  3. 刑事自诉案件的提起及审理程序
  4. 没有合作协议怎么起诉诈骗
  5. 自诉案件起诉的条件

刑事文书热门知识

  1.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的辩护词
  2. 环境污染罪刑事判决书生效时间
  3. 刑事裁定书
  4.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书写方式
  5. 刑事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的区别
  6. 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样本的构成和要素
  7. 滥用职权罪辩护词
刑事文书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