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5
公司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相对封闭,没有一个公开的信用系统来监控。这导致了外部债权的风险存在。
公司在经营不善时,可能会无情地压缩债权人的权益,将股东的权益扩大。这是因为公司拥有高度民主的经营自主权。
目前对公司非法支配财产的行为的控制不如人意。债权人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法院处于中立的地位。当事人对债务人转移资产、关联交易、债务人股东抽逃资金等非法规避债务的行为的取证手段受到限制,导致举证能力不足。
公司法滞后,存在出资不实和抽逃资金的责任。在法律责任方面,很难看到对债务人的民事责任。民事诉讼法出台在前,公司法出台在后,这导致在股东控制公司分割债权人利益的问题上,司法救济的具体程序规定不具体,增加了当事人实现权利的难度。
清欠过程中需要处理两个问题。首先是实现债权,即回收应收款项,这是清欠的最终目的。其次是进行调查工作。如果清欠工作不能一步到位,可以通过协商回款的方式进行,但最终需要通过司法途径来保障权益。在进行调查工作时,需要确定债权并固定证据,调查债务人的资信和经营状况,以及调查债务人的到期债权,为实现债权做好准备。
销售人员注重销售业绩,而法务人员侧重风险防范。在大多数企业的销售部门中,制度注重销售业绩和提成,对销售人员渎职导致的呆账可能只是一笔带过,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和重视。这导致在出现严重后果时责任不明确,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公司应该将风险防范落实到具体的环节和具体员工,而法务人员则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防范观念,能够从小处着眼,尽可能地防止债权演变为呆账。
在进入清欠阶段时,最好将清欠工作交由懂法律的人员来处理。专业人员善于收集证据,具备将待证事实转化为法律事实的能力。在开庭举证时,当事人有举证责任,如果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将承担败诉的风险。例如,某些企业发货款项达到1000万元,但只有发货单而没有收货人的签收单,无法确认接货人是否收到货物。如果因证据不齐而无法起诉,将限制自己于被动困境中,错失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