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App染毒情况分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金融犯罪法律知识

电商App染毒情况分析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3-20

 
403211
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新颖的移动支付非常的流行,有了它的帮助,人们只需要带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够解决掉出行中的任何消费需求,不用带现金也没有任何关系。那么,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是什么?更多相关知识,请您阅读手心律师网内容。

移动支付普及带来电商App下载量增长

根据报告显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手机用户对手机网银、第三方支付、电商、团购、理财等五大手机购物支付类APP的下载量迅猛增长。其中,手机支付购物类软件共有364款,其下载量占全部软件下载量的30.38%。

电商类APP感染病毒最多

根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的统计数据,在五大类手机支付购物类软件中,共有320款软件被植入恶意病毒代码。其中,电商类APP感染病毒的软件款数占39.69%,位居第一。其次是理财类APP和第三方支付类APP,感染病毒的软件款数比例分别占27.19%和13.44%,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团购类、银行类、航空类APP染毒占比分别为11.25%、7.19%、1.25%。

手机支付病毒联网行为分析

超6成手机支付病毒会进行联网行为

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对截获的82805个手机支付类病毒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发布了手机支付病毒的13大特征。其中,最常见的特征是静默联网、删除短信、发送短信、读取短信、开机自启动。静默联网的病毒行为比例高达61.09%,位居第一,静默删除短信、静默发送短信、开机自启动、读取短信的病毒行为分别占比37.3%、36.51%、30.1%、19.74%。分别位居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静默联网行为带来用户资费消耗和隐私泄露风险

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指出,“静默联网”行为会导致手机用户资费消耗,同时病毒还会通过联网功能将用户手机上的隐私信息上传至指定位置,包括手机网银、支付相关账号密码等内容,从而导致用户隐私泄露和财产风险。

二维码成为手机支付病毒传播关键渠道

二维码成为手机支付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了解手机支付病毒的传播渠道对用户防范至关重要。报告显示,手机支付类病毒除了通过二次打包到手机网购、支付等五大类应用中传播外,还通过一些电子市场、手机论坛进行传播。而二维码已经成为手机支付病毒传播的关键渠道,类似的案件已经发生多次。

二维码诈骗导致用户手机被感染

央视315晚会报道了一个案例,用户在网购时扫描了卖家发来的二维码,结果手机被安装了名为“网银神偷”的病毒。该病毒可以窃取用户的身份证号和手机验证码,最终转走支付宝和余额宝中的资金,而用户毫不知情。类似的案件屡屡发生,据央视新闻报道,湖北武汉一名网购用户在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其余额宝中的4万元被迅速转走。据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介绍,一些诈骗分子会冒充淘宝卖家身份,通过欺骗用户扫描二维码获取折扣。然而,在用户扫描二维码后,他们会将手机支付病毒安装到用户手机中。接着,病毒通过监控用户手机短信,获取手机支付短信验证码,然后窃取用户的资金。
延伸阅读
  1. 安装工跟网上商家合作,商家不返款怎么办?
  2. 电子商务法如何监管电商平台
  3. 价格欺诈违法所得认定是怎样的
  4. 电商平台虚假广告工商局可以如何处罚
  5. 电商平台被投诉虚假宣传了如何处理

互联网金融热门知识

  1. 非法集资罪的认定
  2. 众筹的法律风险及国外监管措施借鉴
  3. 学校收的非法集资款被纪检部门收激后,应该怎么处理
  4. 所有的非法集资参与人都会被找到吗
  5. 非法集资受害人不去报案有啥后果吗
  6. 支付宝套现是违法行为吗
  7. 高速占地补偿款到底归谁
互联网金融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