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4-27
根据最新规定,自2017年4月1日起,对于在2016年12月31日前发生工伤且致残一级至四级的工伤人员,伤残津贴将进行如下调整:
致残二级工伤人员的伤残津贴将增加480元/月,调整后的最低标准为:5530元/月。
致残三级工伤人员的伤残津贴将增加450元/月,调整后的最低标准为:5200元/月。
致残四级工伤人员的伤残津贴将增加420元/月,调整后的最低标准为:4880元/月。
已按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致残一级至四级的工伤人员,如果其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低于上述规定的最低伤残津贴标准,将会补足到最低伤残津贴标准。
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伤残津贴的工伤人员,根据《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规定,其按规定调整后增加的费用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而原本由用人单位支付伤残津贴和生活护理费的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后,其按规定增加的费用也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死亡人员的供养亲属,如果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可按照《实施办法》的规定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
因工死亡人员的供养亲属经鉴定机构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因工死亡人员的配偶、父母(养父母、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
因工死亡人员的父母已故,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
因工死亡人员的子女未满18周岁或虽年满18周岁但仍在全日制院校(本科及以下)就读的。
因工死亡人员的父母已故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虽年满18周岁但仍在全日制院校就读的。
因工死亡人员的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或虽年满18周岁但仍在全日制院校就读的。
伤病补助金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伤残津贴,由本单位人员的伤害程度决定。另外两类是工伤医疗伤残就业补助和补贴,针对下班后因工受伤而无法继续工作的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中的工人。如果只考虑两个类别,那么它是指情况也继续在单位上班。这是医疗补助金的选择。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其中,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如果伤残津贴的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将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对于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职工,将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并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如果难以安排工作,用人单位将按月发放伤残津贴。其中,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同时,用人单位需要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如果伤残津贴的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将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根据上述规定,伤残津贴的发放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月进行,具体金额根据伤残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