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对施工企业的分类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8
建筑工程的转包和违法分包为法律、法规所禁止,但在实际中又普遍存在。新《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颁布实施后,总包企业的总量减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竞争无序的状态,但不可回避的是,转包和违法分包的可能性也加大了。因此如何区分转包与违法分包,在加大市场整顿力度的大环境下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总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
根据新颁布的《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施工企业根据其经营承包的范围被分为三种类型:总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这一分类根据企业的内部人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经营决策层、现场管理层和操作层三个层次。
经营决策层
经营决策层是指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经理或总经理)为核心的领导层。这一层次的人员比较稳定,他们代表企业与外部签订合同,并以企业的名义履行义务。在内部,他们进行严格的内部管理,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
现场管理层
现场管理层是指以施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所有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及其项目经理组。这些人员是企业自有人员,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组成项目团队,项目完成后解散。现场管理层对本企业负责。他们的工作水平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效益和企业业绩,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
操作层
操作层是指以劳务为主的具体操作人员,他们是具体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承担者。因此,操作层人员的个人技能、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是现场管理的重点。这部分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他们不是以项目为始终,而是根据专业或阶段决定去留。根据以上分析,总包企业可以同时拥有以上三个层次的人员来完成其承包的工程项目。也可以只具备经营决策层和现场管理层,专业工程和劳务工程分别由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承包企业分包。专业分包企业主要由现场专业管理层和操作层中的技术工人组成,而劳务企业主要由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组成,经营层只是内部的组织者。如果以上观点成立,那么转包和违法分包可以被界定为以下情况:所谓转包是指建筑工程的(总)承包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其承包的工程变更合同主体或虽不变更合同主体,但以包代管,不参加现场管理的行为。所谓违法分包是指建筑工程总承包人违反合同约定和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或者将工程分包给没有资质的分包人,或者将工程分包后不参加现场管理的行为。在查处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时,施工过程中需要核查六个方面的内容:核实承包合同的主本是否变更或实际上已变更(合同的甲、乙方互为监督人);检查现场管理人员的隶属关系,且与申报质量监督时一致;核查转包或违法分包行为的落实情况(包括组织机构、工作协调、技术措施、方案、质量、安全责任等);核查管理人员的实际到位情况;核查工程项目的原材料是否由承包人供应;核查用于工程施工的大型机具、设备、设施是否为总承包人所有。通过查清以上几点,可以基本确定建筑工程的转包和违法分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