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立夫妻财产协议的误区都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夫妻财产 > 夫妻财产协议法律知识

订立夫妻财产协议的误区都有哪些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07

 
391390
订立夫妻财产协议,是法律赋予当事人以约定方式排斥法定共有制适用的权利。由于法律对约定本身几乎没有任何实质上的规范和引导,在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当事人的约定,存在着法律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放弃继承权的约定

财产协议的本质是明确双方财产的权属,一般不涉及其他问题。然而,在自由约定的过程中,当事人往往关心对方对某些财产权利的放弃。再婚夫妇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考虑到各自子女的继承问题,希望通过夫妻财产协议限制对方及其子女对自己财产的继承权。

然而,这样的约定存在问题。例如,一对再婚夫妻在财产协议中约定:甲所有某房产,乙及其子女对该房产没有任何权利。这种约定暗示乙放弃对甲房产的继承权,包括甲死亡后的继承权。然而,根据法律规定,继承权的产生是在被继承人死亡时,事先的放弃是无效的。如果甲想将房产留给自己的子女,可以通过夫妻财产约定将房产所有权明确为个人所有,并在遗嘱中指定留给自己的子女。

因此,解决子女继承问题的夫妻应该明确这一点。如果甲通过与乙订立上述协议,误以为子女的继承问题得到了保障,却忽视了遗嘱的订立,那么一旦甲去世,乙并不放弃继承权,前述约定对乙没有法律约束力。

误区二:不平等的财产约定

有些当事人在夫妻财产协议中过于强调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利,让对方自愿放弃一切权利,而对方则表现得宽容大度,一应俱全。例如,约定婚后王某的所得归王某个人所有,李某的所得属共同财产,婚后双方的债务以个人财产偿还。

这种协议显然不公平。王某通过夫妻财产协议将自己的财产排除在外,将对方的所得视为共同财产,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特别是在对外债务的约定上,李某实际上没有独立的个人财产,只是夫妻共同财产的共有人。由于共有财产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不能分割,实际上还是要由夫妻的共同财产清偿李某个人的债务。

尽管法律对夫妻财产协议的订立没有特别的要求,且这种不公平的约定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只要双方同意即可。然而,这种约定的倾向是不值得提倡的。约定内容的不平等必然导致双方在发生矛盾时对约定本身的争议,违背了立法者消除矛盾、预防纠纷的初衷。

延伸阅读
  1. 再婚时离婚财产处理方法
  2. 婚后小孩归谁抚养权,财产继承
  3. 农村结婚的婚房是属于谁的
  4. 婚前财产协议
  5. 净身出户需要哪些证据和材料

夫妻财产热门知识

  1. 拥有抚养权能否争取对方资产
  2. 离婚后重新分割财产的法律规定
  3. 婚外情对离婚财产的影响及分割原则
  4. 婚前财产协议的法律效力有效吗
  5. 离婚后怎样界定婚前财产
  6. 离婚时个人财产怎么写协议有效
  7. 离婚后两个人财产需要怎么样分配
夫妻财产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婚后财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动产归夫妻一方的婚内财产协议范本
  3. 无财产离婚协议书范本
  4. 离婚协议书范本(律师精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