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9-30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或行政强制拆迁执行人员的违法行为造成的错案,应根据相关规定追究责任。如果触犯了刑法,还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的规定,行政强制拆迁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进行。在进行强制拆迁时,应邀请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被拆迁人单位的代表作为证明人,并由公证部门对被拆迁房屋及其内部物品进行证据保全。
对于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或行政强制拆迁执行人员违反《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的情况,所在单位将给予警告。如果造成了错案,将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如果触犯了刑法,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补偿安置方面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然而,人民法院不会受理此类案件,而是告知当事人可以根据《拆迁条例》向相关部门申请行政裁决。根据《拆迁条例》的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可以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裁决的内容包括补偿方式和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期限等。裁决应在收到申请后的30天内作出。
如果拆迁当事人对裁决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的60天内向做出裁决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做出裁决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还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的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为了不影响拆迁工作的进行,如果在诉讼期间,拆迁人已对被拆迁人提供了货币补偿或拆迁安置用房、过渡用房,诉讼期间可以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如果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拒绝执行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裁决,根据《拆迁条例》的规定,可以依法实施强制拆迁。
实施强制拆迁必须以裁决为前提。对于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人,可以依法进行强制拆迁。行政强制拆迁的实施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执行,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