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4-10
司资本显着不足
根据学理和各国实践,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于以下情况:- 公司的资本显着不足。然而,并非所有资本不足的情况都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只有当债权人因股东的欺诈行为而遭受损失时,才能适用该制度。如果债权人在与股东进行交易时知悉公司资本不足,仍然选择与其交易,那么债权人不能要求适用该制度。因为债权人可以事先要求股东提供担保并分担风险。
利用公司独立人格逃避合同义务
这种情况在各国司法实践中得到了确认,并且学者们也对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为了逃避契约中特定的义务,设立新公司或利用现有公司,借用公司名义掩盖真实行为。例如,违反禁业禁止义务、业保密义务、不得制造商品的义务。- "脱壳经营",即控股股东为了逃避原公司巨额债务而抽逃资金或解散公司,或宣告该公司破产,然后以原设备、场所、人员及相同的经营目的设立新公司。例如,股东根据公司独立人格,以公司名义承担公司本身并未因此受益的债务或与公司本身不相称的风险,导致债权债务关系中经济上的当事人(股东或主办单位)与法律上的当事人(公司)错位,使经济上的当事人只享有利益,而法律上的当事人独自承担风险的不公正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主要是为了纠正因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不一致而产生的不公正后果,让股东或开办单位对公司承担无限责任。- 当事人利用公司的名义转移财产进行欺诈,以逃避合同义务。
滥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法律义务或骗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这种情况是指股东利用新设立的公司或现有公司的独立人格,人为改变了强制性法律规范适用的前提,以达到规避法律义务的目的。例如,为了逃税、洗钱等非法目的而成立一人公司,都属于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另外,为了凑足股东人数而虚拟雇工或虚拟出资,以独资、合资、合作为名,骗取国家的优惠政策也属于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
公司与股东人格混同
这种情况在一人公司和母子公司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公司与股东人格混同主要体现在财产、业务和组织机构三个方面的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