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租方经营困难能否解除合同?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4
缺乏合同约定导致争议在租赁合同订立时,双方只约定了违约责任,并未明确规定承租方单方解除合同的条款。因此,当承租方面临经营困难时,要求单方解除合同引发了争议。虽然合同法规定了协议解除的情形,但由于双方在出现纠纷后未达成一致意见,因此不符合合同法关于协议解除的要求。因此,承租方只能依据合同法解除合同。
承租方解除合同的依据承租方主张“市场不景气导致经营亏损,继续经营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合同目的已无法实现”。虽然承租方没有明确指出所依据的具体法律条款,但根据其陈述,可以认为其依据的法律条款更接近于合同法第一款“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根据民法通则,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通常指自然灾害、政府行为和社会异常事件等排除商业风险的情况。然而,在本案中,承租方提出的辩护理由是“经济不景气”,这绝对不构成不可抗力。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不景气是可以预见的;与承租方经营的餐饮业同类型的其他餐饮企业经营良好,收益可观,说明可以避免和克服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因此,经济不景气只是商业风险,经营亏损也不是法定解除合同的理由。
承租方擅自腾房的违约行为承租方擅自腾房并退租,明确表示违约。根据合同法规定,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情况下,只有守约方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如果违约方也享有解除权,将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助长违约行为。
承租方的合同权利承租方订立租赁合同的目的是获得房屋使用权。一旦承租房屋交付,承租方可以自由行使合同权利,包括自由选择如何使用承租房屋,只要不违反合同约定。出租方和第三方都无权干涉承租方对房屋的使用与否、以及如何使用。因此,承租方擅自腾房是其行使合同权利的表现。出租方并非要求承租方恢复经营,而是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支付房租以及延迟支付房租的违约金。
结论综上所述,承租方面临经营困难时能否解除合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承租方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并不构成不可抗力,因此不符合解除合同的条件。承租方擅自腾房并退租属于违约行为,守约方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