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承诺的效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承诺法律知识

逾期承诺的效力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6-06

 
389320
承诺是我国合同法中,签订合同的一种方式,而这种合同一般是要约,要约的发出人向相对人发出要约后,相对人对要约作出承诺的,要约就可以生效,双方可以签订正式的合同,那么逾期承诺的效力如何?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承诺期限内的有效要约

根据德国民法典第150条、日本民法典第523条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典》第160条的规定,要约在承诺期限内有效。然而,如果超过有效的承诺期限,要约将失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失效的要约发出的承诺,其效力应视为新要约。

迟延承诺的通知

根据意大利民法典第1326条第3款的规定:“即使承诺迟延,要约人亦可以保留迟延承诺的效力,但是,以立即向另一方发出通知为限。”德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规定与此相同。因此,迟延的承诺被视为新要约,而立即发出通知等于对此新要约的承诺。

英美法对迟延承诺的规定

英美法也采用类似的原则,即迟延的承诺被视为新要约。然而,英美法的要约通常是虚盘,其有效期常常根据合理期限进行推定。如果承诺明显地迟发了,明显地超过了合理期限,那么承诺将无效。然而,有许多承诺难以判断是否在合理期间发出。

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接受迟延承诺

如果受要约人有根据认为其承诺是在合理期间内发出的,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要约人应当接受这个承诺。如果要约人根据自己的理由认定这个承诺已经逾期,不愿承认这个承诺,他就必须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否则承诺有效,合同成立。

承诺的生效时间

承诺的效力表现为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具体而言,在诺成合同中,承诺生效即合同成立;在实践合同中,如果交付标的物先于承诺生效,则承诺同样使合同成立;如果交付标的物后于承诺生效,则合同自交付标的物时成立。因此,承诺生效的时间在合同法上具有重要意义。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立法例

大陆法系采取到达主义或送达主义,即主张承诺的意思表示于到达要约人支配的范围内时生效。例如,德国民法典第130条规定,非对话方式向要约人表示意思时,意思表示于通知到达要约人时发生效力。英美法系采取发送主义或送信主义,即主张如果承诺的意思表示是以邮件、电报方式作出,则承诺于投入邮筒或交付电信局时生效,除非要约人与承诺人另有约定。

我国《合同法》的规定

我国《合同法》采取到达主义。根据《合同法》第26条的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对于不需要通知的承诺,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即生效。对于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情况,承诺到达的时间适用《合同法》第16条第2款的规定。
延伸阅读
  1. 电子邮件的法律效力
  2. 口头承诺的法律效力问题
  3. 合同法要约
  4. 承诺的撤回和撤销
  5. 承诺书的法律效力

合同订立热门知识

  1. 要约生效的条件
  2. 保密协议
  3. 买卖合同质量纠纷的法律规定和标准
  4. 行政机关未履行监督职责是否应受处分
  5. 保密协议
  6. 案例回顾:
  7.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
合同订立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