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侵权的法律后果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法律知识

名誉侵权的法律后果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5-04-24

 
387484

1、财产损害赔偿

名誉权虽然本身不是财产,但由于其直接关系到公民和法人财产权益的取得和丧失,侵害名誉权也会对公民和法人的财产权益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一个公民因名誉受损而失去某项工作机会,或者一个法人因名誉受损而遭受重大财产损失,这些都属于财产损害的范畴。此外,受害人为恢复名誉而产生的费用和支出也应纳入财产损害的范围。财产损害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和可得利益的丧失,侵权人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2、精神损害赔偿

侵害名誉权造成的精神损害包括受害人的名誉利益毁损和受害人因此遭受的精神痛苦。对于受害人名誉利益的损害,法院可以判令侵权人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恢复,但如果这些措施不能完全恢复受害人的名誉,那么名誉利益损害也应纳入精神损害赔偿的范畴。根据司法解释,只有当侵害名誉权行为致使受害人遭受严重精神损害时,受害人才有权要求精神抚慰金的赔偿。赔偿数额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具体情节、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以及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进行确定。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现行司法解释,法人名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要求精神抚慰金的赔偿。

名誉侵权的主要方式

侮辱

侮辱是指使用言语(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例如,通过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心灵受到耻辱等。

诽谤

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例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害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侮辱和诽谤是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101条的规定,使用侮辱和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是被明确禁止的。对于法人名誉的侵害,主要表现为散布有损法人名誉的虚假消息,例如虚构事实、诬称某工厂产品质量低劣等,以非正当竞争手段打击对手。这些行为都属于侵害法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

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

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是指宣扬他人私生活与法律和公共利益不相违背,但有损他人人格名声的行为。如果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也属于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加害人应承担名誉侵权的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1. 生命、健康和身体侵害的赔偿责任
  2. 财产侵权是否支持利息赔偿
  3. 销售商标侵权的法律规定和处罚措施
  4. 经济损失的适用范围: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
  5. 火灾财产损失的依据及相关法律知识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我国偷拍行为侵犯的权利
  2. 出售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规定
  3. 名誉侵权的法律后果
  4.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
  5. 窃听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6. 手机号是否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
  7. 微信上被骗了钱怎么办?还可以追回吗?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