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3-16
首先,如果第三人在刑事案件中存在过错,受害人可以在救济程序中获得赔偿。然而,这仅限于第三人的过错是“应当预见但未采取措施”的情况,例如学校预测到的“借助脚手架入户盗窃”案件中学校有责任。然而,对于人身伤害而言,是无法预见的,因此不承担责任。
其次,如果盗窃行为不构成犯罪,一般由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大队采取行政处罚,而不是通过民事途径寻求救济。这两种情况的法律关系不同。综上所述,在该案中,人身伤害的后果已超出学校能够预见的范围,因此学校不需要承担责任。
首先,从实体上来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是由犯罪行为引起的。其次,从程序上来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的,通常由审判刑事案件的审判机关一并审理。因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特殊的诉讼程序。
正因为如此,解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问题时所依据的法律具有复合性特点。在实体法方面,对损害事实的认定不仅要遵循刑法关于具体案件犯罪构成的规定,还要受到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在程序法方面,除了适用刑事诉讼法的特殊规定外,还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诉讼原则、强制措施、证据、先行给付、诉讼保全、调解和解、撤诉反诉等。因此,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第10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除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外,还应适用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