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及法律依据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及法律依据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25

 
382788
我国《刑诉法》第六章规定了刑事诉讼的五种强制措施,按照强制力度从轻到重的顺序依次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是一种预防性措施,其适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现行犯、重大嫌疑分子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其适用的条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社会危险性或者可能实施妨害刑事诉讼的行为。

必要性原则的贯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章的规定,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适用应当贯彻必要性原则。只有在不适用强制措施无法防止妨害刑事诉讼行为时,才可以适用。在决定是否适用强制措施以及适用何种强制措施时,应综合考虑法律规定的各种强制措施的适用条件、刑事案件的具体需要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等因素。

强制措施的变更、解除或撤销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及时撤销或变更。这表明一旦强制措施被采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证据掌握程度等因素的变化适时做出变更、解除或撤销。

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强制措施是否可以重复适用

对于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可以因同一犯罪事实重复采取同一种强制措施,不能一概而论。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因此,在变更、解除或撤销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时,应严格遵守这一原则。

对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的强制措施是否可以重复适用的情况分析

公、检、法三机关对强制措施的适用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公、检、法三机关均可对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进行适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五条和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同一公安司法机关不得对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重复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

不同公安司法机关的强制措施适用

然而,不同的公安司法机关基于办理案件的需要,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后重复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例如,公安机关已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了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当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或审判阶段后,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同样可以对被告人再次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这样的规定旨在防止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被滥用,以免变成相关押人犯或变相放纵犯罪。然而,法律对多次拘传之间的时间间隔问题并未明确规定。一般认为,为保证被拘传人有一定的生活和作息时间,两次拘传之间的时间间隔应不少于12小时。
延伸阅读
  1. 取保候审: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种强制措施
  2. 刑事处罚是拘留吗
  3. 刑事拘留与逮捕的区别
  4. 取保候审是否折抵刑期,法律依据是什么
  5. 逮捕和拘留的区别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提讯的概念及其作用
  2. 网上通缉令的撤销时间
  3.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再审案件强制措施的规定
  4. 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和预审
  5. 行政申诉与行政诉讼有何区别?
  6. 刑事案件并案期限
  7. 法条竞合犯与观念竞合犯对比研究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