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对外开放,这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开创我国利用外资工作新局面,是去年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指导方针。
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财政部门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在加强外商投资企业财政财务管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财政部门作为国家集中分配资金的主管部门,在外商投资企业工作中应发挥分配、调控、管理和监督的职能作用。这不仅是客观形势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级财政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工作目前已进入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加强管理和监督,重视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阶段。
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通过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外资投向,推动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各地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财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关于外商投资方向的规定,运用财政、财务宏观调控手段,引导外商投向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农业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投向技术先进、产品档次高、出口创汇的项目;投向综合利用资源和再生资源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项目;投向能够发挥中西部地区人力和资源优势的项目。适当投向金融、商品、旅游、房地产等领域。
对国内已引进技术,生产能力已能满足市场需要的项目,对从事稀有、贵重矿产资源勘探开采的项目等要限制。对危害国家安全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项目,对污染环境及破坏自然资源的项目,对占用大量耕地、不利于保护开发土地资源的项目等要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