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庭审中是否可以对被告人使用戒具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法院庭审中是否可以对被告人使用戒具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6-06

 
381995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升,致使更多的公民陷入金钱的诱惑当中,为此很多人犯下了罪被起诉,但是法院在审理案子的时候涉及到刑具的使用问题,会使很多家属担心,那么,法院在庭审中可以对被告人使用戒具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十三条的规定,在刑事案件的庭审活动中,被告人或上诉人不得被使用戒具,除非极个别情况下,被告人或上诉人的危险性较大,可能危害法庭安全。

被告人或上诉人的着装要求

根据法庭规则的规定,被告人或上诉人在庭审时应着正装或便装,不得穿戴监管机构的识别服。

对被告人或上诉人使用戒具的例外情况

尽管法院在庭审活动中不得对被告人或上诉人使用戒具,但如果法院认为被告人或上诉人具有人身危险性,可能对法庭安全构成威胁,那么可以例外使用戒具。

刑事案件中的见证人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刑事案件中的见证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 生理或心理缺陷的人

对于生理或心理有缺陷,无法具备相应辨别能力或无法正确表达的人,可以被认定为见证人。

2. 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

与案件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会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包括与被告人、被害人或其他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例如被告人的近亲属。同时,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包括本人及其近亲属与案件处理结果存在某种利害关系。然而,如果这些人不会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他们可以担任刑事诉讼的见证人。例如,为了收集犯罪证据并捕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能需要对犯罪嫌疑人及可能藏匿罪犯或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所和其他相关场所进行搜查。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与犯罪嫌疑人存在利害关系,但是他们可以作为见证人监督侦查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因为他们不会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相反,被害人的家属不应担任见证人,因为他们作为见证人无法有效监督侦查人员依法进行搜查,这会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3. 行使刑事诉讼职权的工作人员

公安、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或其聘用的人员,行使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等刑事诉讼职权的人员,不应担任见证人。设立见证人的目的是监督相关刑事诉讼活动的合法进行,确保相关笔录和清单的客观公正。因此,见证人应为实施相关刑事诉讼活动主体以外的人员,避免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情况。那些已经参与相关刑事诉讼活动的公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或其聘用的辅警、保安人员等相关人员,不适合担任见证人。

4. 征求意见过程中的人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意见提出的人,如果不允许辅警、保安人员等担任见证人,会出现以下两种难以解决的情况:一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案件现场,或者在深夜发现的现场,可能难以找到群众充当见证人;二是在当前司法环境下,由于各种顾虑,有些群众不愿意担任证人,公安机关不可能强迫他人担任见证人。

基于上述情况的实际考虑,《解释》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由于客观原因无法由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见证人的,应当在笔录材料中注明情况,并对相关活动进行拍照。”一般来说,见证人提供的证据与证人提供的证据在法律效力上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证人的任务是证明案件事实,而见证人的任务是观察、监督司法人员的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等活动是否正确、合法,确保合法的诉讼行为得到客观承认,并产生法律效果。当当事人对上述行为的正确性和合法性提出异议时,见证人应提供自己亲眼所见的证词。

见证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角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侦查人员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进行勘验或检查,对被告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进行搜查,对可以用以证明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的各种物品和文件实行扣押,以及在判决执行过程中对被告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查封、扣押时,必须邀请见证人到场监督。

此外,在诉讼中送达传票、通知书和其他诉讼文件时,如果收件人本人或代收人拒绝接收、签名或盖章,送达人可以邀请见证人到场,在送达证上记录拒绝的原因,并由送达人签名,将文件留下,即视为已经送达。

上述活动完成后,见证人应在当场制作的有关笔录上签名或盖章。

延伸阅读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
  2. 诉讼被告人不到场的处理方式
  3. 被传唤律师的出席权
  4. 收赃能否办理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
  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费用问题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包括哪几种
  2.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规定
  3.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
  4.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5.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
  6. 邻居损坏院墙: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7.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3. 怎样理解与适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4. 未成年刑事案件诉讼流程
  5. 什么样的案件适合自诉
  6. 自诉案件的审理程序
  7. 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交通肇事罪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