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4-05
校园欺凌一般不被归类为黑恶势力。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从组织结构、经济来源、目的和手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根据2002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解释,被称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组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 形成相对稳定的犯罪组织,成员众多,有明确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并且核心成员基本固定不变;2. 通过非法犯罪活动或其他手段获得经济利益,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组织的活动(以“黑”护商,以“商”养黑);3. 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欺压、残害群众;4. 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依靠国家工作人员的庇护或纵容(保护伞),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产生重大恶劣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和百姓生活,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惧感。
恶势力是指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造成恶劣影响的犯罪组织。根据法学家的解释,被称为“恶势力”的组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 具备一定的组织形式,成员数量较多(一般为3人或3人以上),有相对明确的组织者或首要分子,并且核心成员基本固定不变;2. 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多次(一般为5起或5起以上)采用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有组织地实施敲诈勒索、强迫交易、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组织容留妇女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具备一定的公开性和暴力性;3. 严重扰乱一定区域或行业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4. 一般没有合法的经济来源,经济实力较弱,没有大规模的经济实体,保护伞和关系网不明确或层次较低。
鉴于恶势力的存在,立法机关应在立法方面进行明确、补充和修订,以避免具体执法机关或个人在案件处理中出现论罪不当的情况,从而避免打击行动的效果受到影响或打击范围过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