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立合同后的解除时机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05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合同依法成立后,当事人不能随意解除合同的,要按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的义务,不履行合同义务会构成违约,那么订立合同多长时间后可解除合同?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合同。双方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并在满足解除条件时行使解除权。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当事人也可以解除合同:
- 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 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在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 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项
- 合同解除通常适用于单方违约的情况,而在双方违约的情况下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哪一方的违约是根本违约,解除权的行使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 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来看,并不是只要对方违约就必须解除合同,而是要判断该违约是否属于根本违约,是否采取解除措施可能避免给自己造成更大损失。换言之,解除合同权的行使应符合正当目的。
-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合同解除意味着交易失败,一方违约就解除合同将给市场交易带来沉重的交易成本,并对市场交易秩序和安全造成冲击和破坏。
- 一般来说,合同的目的与合同的主要义务相关,违反主要义务将导致合同目的难以实现。而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附随义务通常不会导致合同目的丧失,因此不能以此为由解除合同。
最新资讯(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第五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合同。双方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并在事由发生时行使解除权。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当事人也可以解除合同:
- 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 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在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 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对于以持续履行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后可以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