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海难救助制度的影响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事责任 > 海难救助法律知识

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海难救助制度的影响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0-29

 
37536
摘要:保护海洋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海难救助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创新的动力,同时也向原有的海难救助制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海难救助制度中的环保意识及其发展趋势

一、自愿原则的相对性

自愿原则是指救助人进行救助活动并非基于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根据传统的海难救助制度,如果救助活动是基于法律或合同义务进行的,则不属于自愿救助,无法构成海难救助关系。例如,船员对本船提供劳务、引航员对船舶引领、国家消防部门进行的灭火等行政行为,这些行为要么基于合同约定,要么基于法定职责。然而,随着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沿岸国为保护沿岸海洋环境,在可能对海洋环境构成威胁的情况下,采取积极措施以减少损害。在这种情况下,严格适用传统的自愿原则将导致救助人无救助报酬请求权,这不利于鼓励救助人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救助活动,也不符合海事立法宗旨。

二、请求救助报酬的限制突破

按照传统习惯,救助行为必须有效果,这是救助报酬请求权成立的前提。如果救助行为没有获得效果,则救助人与被救助人之间不存在因救助财产而形成的债权关系,即不发生救助报酬请求权以及保证该权利实现的附属权利,如留置权、船舶优先权等。这就是《1910年救助公约》所确立的“无效果,无报酬”原则,该原则在1980年以前的“劳氏救助合同标准格式”中一直沿用,我国《海商法》第179条也引入了这一原则。然而,随着海上风险的变化,这一原则已无法满足海上救助新形式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救助污染环境危险的船舶或货物时,该原则不利于救助活动的实施。

延伸阅读
  1. 船舶沉没后的优先受偿权
  2. 海上救助的定义和目的
  3. 船舶优先权的受偿范围
  4. 船长死亡由谁代理船长职务
  5. 船舶优先权的内容是什么

海事责任热门知识

  1. 海事诉讼法律关系
  2.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
  3. 案情
  4. 海事诉讼的特点
  5. 如何申请道路交通社会救助基金
  6. 交通救助基金怎么申请
  7. 临时救助一般多久能打进钱
海事责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