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20
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普通合伙的除名是指剥夺普通合伙人合伙资格的行为。根据该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普通合伙人可以因以下情形之一被除名:
如果普通合伙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其他合伙人可以一致同意决议将其除名。
如果普通合伙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合伙企业造成了损失,其他合伙人可以一致同意决议将其除名。
如果普通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事务时有不正当行为,其他合伙人可以一致同意决议将其除名。
如果发生了合伙协议约定的事由,其他合伙人可以一致同意决议将其除名。
根据该法的规定,对于除名决议,必须书面通知被除名人。被除名人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除名即生效,被除名人必须退出合伙。如果被除名人对除名决议有异议,可以在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合伙企业法》第61条和第75条的规定,有限合伙企业可以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合伙人设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有限合伙企业至少应当有一个普通合伙人。
如果有限合伙企业只剩下有限合伙人,该企业应当解散。根据相关立法人员的解释,《合伙企业法》对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人人数的限制,旨在防止大规模的变相非法集资。然而,这一规定给许多创投型的有限合伙企业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
实际上,许多创投型的有限合伙企业在法律意义上的合伙人人数并不超过50人,但实际上的合伙人人数却超过了50人的限制。为了规避这一限制,普遍采用了隐名合伙的方式,即一小部分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在工商登记上予以明示,而其他投资者则作为“隐名合伙人”,从而进行较大规模的基金私募。
隐名合伙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对他方经营的事业进行出资,分享营业利益并分担损失的合同关系。与有限合伙相同,隐名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只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不享有对外代表权和事务执行权。然而,隐名合伙并不是商事主体,只要双方达成协议即可,无需进行登记。
与公司中的隐名股东可以通过变更工商登记成为显名股东不同,合伙企业中的隐名合伙人不能要求成为显名合伙人。因此,创投型有限合伙企业采取的处理模式使得《合伙企业法》第61条对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人人数限制的规定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