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的条件及其含义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立案侦查法律知识

逮捕的条件及其含义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06

 
371058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0条的规定,逮捕是指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以及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种强制措施。逮捕的具体条件包括:

1.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这一条件要求必须有证据证明发生了构成犯罪的事实,并且这些证据已经被查证属实。对于犯罪嫌疑人有多个犯罪行为的情况,只要其中一个犯罪行为符合这一条件,就可以适用逮捕。

2. 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逮捕作为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只适用于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情况,不适用逮捕。

3. 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

除了以上两个条件,还需要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如果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已经足以防止其对社会造成危险,就不应该逮捕,而应该选择较轻的强制措施。

逮捕羁押的时间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逮捕后的侦查期限最长可以达到7个月。如果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侦查羁押期限将重新计算。侦查期满后,案件将移送给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时,如果需要补充侦查,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补充侦查的期限为一个月,最多可以进行两次补充侦查。补充侦查完毕后,移送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提起公诉后,检察机关可以进行一次补充侦查,期限为1个月。补充侦查完毕后重新提起公诉,重新计算审理期限。根据不同的审理程序,简易程序的审限为20天,普通程序的审限为一个月,最长不超过一个半月。经高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因此,在进入法院程序前,最长的羁押期限为10个半月。进入法庭审理后,羁押期限将根据审理程序确定,简易程序为70天,普通程序为6个月。

延伸阅读
  1. 逮捕异地关押多久可以审判
  2. 检察院对在押人员的监督
  3. 侦查羁押期限的含义和分类
  4. 羁押期限届满看守所是否应通知办案单位
  5. 提请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申请怎么写

受理阶段热门知识

  1. 找不到被害人的公诉案件处理方式
  2.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检察院的领导职责
  3. 刑事案件逮捕后又退回侦查是什么意思
  4. 网上追逃和通缉的区别
  5. 取保候审期限在哺乳期间如何确定?
  6. 刑事被害人有什么范围
  7. 刑事立案监督去哪里提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