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保险发展的改革创新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法律法规 > 保险法规法律知识

机动车辆保险发展的改革创新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20

 
370933

问题存在及原因

2000年,北京市机动车辆保险费收入约为人民币23亿元,占北京市财产保险费收入的70%以上。然而,北京市有近100万辆机动车辆没有保险。据调查显示,仅因机动车辆逃逸案件所引起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等费用就高达人民币6000多万元。这给政府职能部门和市民受害者带来了无法统计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国际通行做法

为了保障机动车辆逃逸和肇事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各国政府通过国家立法实施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已成为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险界普遍采取的做法。在这种制度下,政府是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法律的制定者,而保险公司和市民成为机动车辆保险事故处理的双方当事人。

国内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国内,引进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呼声已有多年。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法律制定和执行的载体:机动车辆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而机动车辆保险的管理也涉及到政府立法机构、保险监督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和保险公司等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争夺是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法律迟迟不能出台的主要原因。
  2. 各方关系和利益的调和: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包括经营主体的盈利能力、国家财政的压力、保险费率的合理制定以及执法成本等问题。
  3. 被保险人依法投保的意识:在我国,公众的法律意识较差,保证广大车主自觉依法投保是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成败的关键。
  4. 社会和公众的承受能力: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费率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公布,如何合理测算、厘定和反馈费率至关重要。同时,需要增加机动车辆保险的经营主体数量,打破垄断局面,开展适度竞争,并通过法律规定加以限制。

建议与展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立法应全方位同国际接轨。具体建议包括引入“无过失责任”或“绝对责任”的法律概念,明确处理逃逸案件和费用分摊原则,选定制定和管理保险费率的政府部门,明确执法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等。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立法将从根本上改变其法律地位,增强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对国内责任险保险市场的拓展将会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对我国现行保险制度的一次创新,弥补了保险法律法规方面的空白。

延伸阅读
  1. 骑自行车的撞死骑电动车的
  2. 开未交保险车辆怎么处罚,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3. 理赔流程
  4. 车祸致一人重伤要坐牢吗
  5. 保险合同不足额投保赔偿纠纷案

保险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保险经纪人的定义和资格要求
  2. 建行被罚30万,涉嫌什么违法行为
  3. 保险纠纷案件中的保险责任与违约责任
  4. 垫付医疗费保险公司不全额赔是否合法?
  5.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及补缴流程
  6. 土地保险赔偿不合理怎么办
  7. 卡车侧翻货物损坏只有交通强制保险如何赔偿
保险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