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20
2000年,北京市机动车辆保险费收入约为人民币23亿元,占北京市财产保险费收入的70%以上。然而,北京市有近100万辆机动车辆没有保险。据调查显示,仅因机动车辆逃逸案件所引起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等费用就高达人民币6000多万元。这给政府职能部门和市民受害者带来了无法统计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为了保障机动车辆逃逸和肇事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各国政府通过国家立法实施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已成为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险界普遍采取的做法。在这种制度下,政府是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法律的制定者,而保险公司和市民成为机动车辆保险事故处理的双方当事人。
在国内,引进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呼声已有多年。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立法应全方位同国际接轨。具体建议包括引入“无过失责任”或“绝对责任”的法律概念,明确处理逃逸案件和费用分摊原则,选定制定和管理保险费率的政府部门,明确执法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等。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立法将从根本上改变其法律地位,增强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对国内责任险保险市场的拓展将会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对我国现行保险制度的一次创新,弥补了保险法律法规方面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