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2-23
根据我国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抵押权人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未行使抵押权,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因此,当债权超过诉讼时效未主张权利时,抵押权也不再受法院保护。
根据民法理论,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只是失去了强制执行力,而并未失去受领力和保持力。因此,当债务人自愿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接受债务人的清偿以满足债权。在债务人清偿债务后,债务人不能以债权已过诉讼时效为由要求债权人返还财产。然而,如果债务人在清偿部分债务后停止履行剩余债务,债权人是否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未完成的债务呢?笔者认为,债务人的履行应视为重新计算诉讼时效的事由。债务人履行部分债务意味着债务人对该债务的认可,因此债权人有权请求法院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而不论债务人是否意识到债权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当债权超过诉讼时效后,当事人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应依法予以保护。尽管这一解释未明确说明重新获得保护的理由,但笔者认为,双方当事人在超过诉讼时效后达成还款协议,相当于对该债务进行了重新确认。债务人的还款意思表示可以导致诉讼时效的重新计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如果信用社在债权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并且债务人在该通知单上签字或盖章,应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到法律保护。尽管这一解释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但对于债务人的范围可能会引发争议。笔者认为,该规定中的债务人应包括债务人本人、法定代表人、代理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