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0-18
被执行人朱某、杨某、李某原系合伙关系,对申请人唐某负有10万元的连带给付义务。在执行过程中,申请人唐某与三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协议约定:唐某放弃2万元;定于协议达成后二日内由朱某给付唐某4万元、杨某给付2万元、李某给付2万元。其他问题互不追究。朱某与杨某于协议达成的当日按协议给付唐某各4万元、2万元。后因李某未按和解协议履行义务,唐某遂申请恢复原判决的执行。
该案恢复执行后,对剩余的4万元债务,朱某和杨某是否负有连带给付义务,合议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根据第一种观点认为,申请人唐某要求恢复原判决的执行,即要求恢复所有内容的执行,包括三被执行人对所有债务负连带责任的执行。因此,应追加朱某与杨某对剩余4万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第二种观点认为,在本案执行中,双方当事人在合法、自愿的前提下达成和解协议,变更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数额和履行方式。和解协议中规定的履行方式由原来的连带责任变更为分担、按份履行,因此该协议内容阻碍了原生效法律文书对朱某、杨某的连带责任的约束力。而现在杨某和朱某已按协议内容履行完毕,故剩余债务4万元应由未履行协议的李某一人承担。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理由如下: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47条规定,全体合伙人对合伙经营的亏损额,在对外关系上应负连带责任。而在唐某与三被执行人签订的和解协议中,唐某放弃2万元债务,是对执行相对方整体的放弃,而非对某个人的放弃。因此,李某的不履行是对执行相对方整体的不履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2条第二款规定,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当事人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现在李某未履行和解协议,唐某申请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即要求恢复所有内容的执行,包括三被执行人负连带责任的执行。因此,现有4万元债务没有履行,三被执行人应当负连带责任。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应恪守诺言,追求自己的利益,但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唐某为恢复受损的利益格局,对履行数额和履行方式都做出了最大程度的让步,是合理处分自己的权益。作为执行相对方,朱某和杨某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双方签订的协议。现在被执行方不履行协议,如果不追加朱某与杨某承担连带责任,将导致被执行方在协议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因为和解协议变更了承担数额和承担方式,使得有能力履行的合伙人承担较少责任,从而导致被执行人减轻责任、申请人权益受损的不公平现象。
合伙人应对超出自己应承担份额的债务负有部分或全部清偿责任。连带责任的设计可以避免部分合伙人因支付能力不足而导致债权人无法获得偿还的风险,降低求偿成本,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权益。同时,追加朱某与杨某承担连带责任可以避免合伙人在和解协议中让无能力履行的合伙人承担大部分义务,而让有能力履行的合伙人承担较少责任,从而导致对债权人不公平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