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与合伙组织之间可以成立合同关系吗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2-06
合伙人是指投资组成合伙企业,参与合伙经营的组织和个人,是合伙企业的主体。合伙企业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其他合伙人仅出资并共负盈亏,也可以由所有合伙人共同经营。合伙人与合伙组织之间可以成立合同关系吗?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合伙组织借款纠纷的法律性质及解决方式
案情
2003年12月18日,李-琼、李*佳及李-霖三人签订协议,约定合伙出资成立美耀汽车服务中心(下称汽车服务中心)。其中,李*佳出资36万元,占总出资总额的40%;李-琼出资36万元,占总出资总额的40%;李-霖出资18万元,占合伙出资总额的20%。随后,各合伙人履行了出资义务并共同经营。然而,由于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李*佳于2004年6月22日以借款的形式向汽车服务中心提供了5万元用于支付房租费。汽车服务中心出具了借款借据。同年10月,经三合伙人协商同意,李*佳退出合伙,但未进行清算。12月,李*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汽车服务中心归还上述5万元借款。
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汽车服务中心出具的借据明确证明了这是一种借款合同关系,而不是追加投资。因此,这笔借款应视为合伙组织的对外债务。根据这种观点,李*佳既是5万元借款的债权人,同时作为合伙人之一也应承担该借款的40%责任。因此,该40%的债权和债务归于李*佳一人,其他合伙人应承担汽车服务中心财产不足清偿部分的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虽然在形式上是借款合同关系,但实质上是合伙组织资金周转困难,合伙人承担填补资金缺口的责任。这体现了合伙人对合伙债务负无限责任的要求。因此,这是合伙内部的清算问题,而非合伙组织的对外债务。根据这种观点,李*佳在未经退伙清算的情况下要求退回借款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诉讼请求应被驳回。
评析
在合伙实务中,当合伙组织资金周转困难且合伙人不愿改变出资比例时,常常会采用由合伙组织向合伙人借款的方式进行融资。这种借款与一般借款是否有区别?应通过合伙清算解决还是通过主张借款债权解决?本案的焦点在于,合伙组织汽车服务中心向合伙人李*佳借款5万元用于合伙开支,李*佳能否主张借款合同债权。第一种意见认为,借据的存在充分证明了这是一种借款合同关系,应将其视为合伙组织的对外债务。然而,这种看法忽略了合伙组织和合伙人之间特殊的利害关系,导致了合伙人对合伙组织借款的特殊性。第二种意见认识到了合伙人与合伙组织的特殊联系,区分了合伙人对合伙组织借款和他人对合伙组织借款的法律性质。因此,最终的处理结果符合合伙法的基本原理。正确地分析本案需要更深入地澄清合伙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尽管现代民法理论承认合伙组织,特别是经过登记的合伙企业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但合伙组织并没有完全独立的财产、意思和民事责任能力。合伙组织与合伙人之间仍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一定程度的混同。因此,合伙人与合伙组织之间不可能建立那些只能存在于具有完全独立人格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如借款合同关系。合伙人不可能既是合伙组织的债权人,又是自己债权的债务人,这在理论上是相互矛盾的。从纯粹数学的角度来看,通过合伙组织偿还出借款项,再由各合伙人分担责任的方式与合伙人之间进行合伙清算可能得出相同的结果。然而,将合伙人对合伙组织的借款等同于他人对合伙组织的借款,视为合伙组织的对外债务,既不符合合伙法的基本理论,也可能带来诉讼的困扰。因此,合伙组织与合伙人之间,即使在形式上是合同关系,也应通过全体合伙人进行合伙清算来解决,合伙人不能主张合同债权。